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黄洁
“这下可好了,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当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区居民看到由派出所与相关企业共同商定的停车方案时,难掩激动之情。这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因为乱停车问题,居民多次拨打12345市民热线。接到诉求后,派出所主动会同街道、城管等部门共同制定方案,协调周边单位,成功推动小区临近商业园停车场以合适价格向小区居民开放,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
作为北京市“接诉即办”诉求总量较大的单位,北京市公安局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近年来始终保持优秀档次。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北京公安接诉即办工作从来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坚持以群众诉求为牵引,以创新机制和内外联动为路径,积极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主动而为。在深入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建设中,轻罪案件快速办理“北京模式”、未成年人警务创新举措等,都为回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探索创建“办案中心搭台+多方协同”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更为实质性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新路径。
接诉即办攻坚难点问题
在北京市公安局,“日监测、周通报、月分析”是接诉即办工作的常态化机制,每日、每周、每月,
市公安局法制总队都会向全局通报12345派单总体情况、“三率”考核情况及各单位发现的问题。
“定期通报信息、督促工作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汇总分析诉求,精准指导各单位开展工作。”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中队长靳国介绍说,除了固定时间节点的监测外,北京公安接诉即办平台还会汇总全年高频诉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每月一题”,重点攻坚群众反映集中的焦点问题。
8月,一份由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牵头制定的公共场所娱乐活动噪声治理实施方案下发,随之全局各相关单位在环食药旅总队牵头下,展开针对装修噪声扰民问题的集中攻坚,此项治理正是当月的“每月一题”项目。环食药旅总队主动协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园林局等单位,共同出台文件推动深层次问题解决,同时指导基层单位与属地联合,汇聚治理合力,最大限度回应群众呼声。
靳国告诉记者,很多社会问题不是靠公安一家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多部门协同,综合施策。为此,北京市公安局一方面不断加强与市民服务中心的双向交流,围绕群众关注的户籍管理、涉众型经济案件办理等高频问题,提供备答口径,方便群众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局属职能部门与市各委办局、分局与区政府、派出所与属地街道之间的联席会商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开展协同办理等工作,让跨部门诉求也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2025年1月1日起,《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正式施行,其中完善细化了流浪狗等动物的管理职责,为一线执法提供了明确依据。这项立法的背后,融合了北京公安持续推进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牵动各方开展流浪狗治理的丰富实战经验和基于此所提出的立法建议。
依托中心优化轻罪治理
某公司会计何某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7万余元。西城区警方将何某传唤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其认罪认罚,案件当日便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次日上午,法院就在西城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速裁法庭开庭审理此案并当庭判决。这是全国首例适用“48小时速裁”程序办理的轻微经济犯罪案件,“侦诉审”全程仅用时32个小时。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政委刘彦说,近年来,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轻微犯罪数量大幅提升,轻罪治理成为法治公安建设的关键一环。2017年,北京公安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会同检法机关在全国首创“48小时全流程结案速裁模式”,推动轻罪治理探索驶上“快车道”。截至目前,北京已将“48小时速裁”案件范围由最初单一的危险驾驶拓展至包括部分经济犯罪在内的28种罪名,同时轻罪不起诉案件、取保候审案件也实现在中心快速办理。
走进朝阳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记者看到,朝阳区公检法机关各自组建快办团队,实体化进驻办公。中心设有轻微犯罪案件速裁快办专区,设有刑事速裁法庭、不起诉宣告室和值班律师办公室,以空间上的融合加强了协同配合与监督制约。这里也是全市最早建立轻微犯罪案件“一站式”办理模式的办案中心。
“为有序推进工作,朝阳区公检法部门联合出台推进轻微犯罪案件速裁快办的相关文件,对统一证据标准、优化办案流程、强化质量监督、提升配合效率等均提出明确要求,为‘一站式’办理明晰了‘路线图’。”朝阳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政委周莉说。
据了解,北京公安在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建设中,将轻罪治理作为突破口,采取“48小时速裁+相对不起诉+普通程序速裁”模式,健全完善轻微犯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今年以来,全局共依托办案中心速裁快办案件2200余件,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上提效率、提效果,切实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北京公安将所有涉未成年人案件纳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设置标准化办案场所,实行专业化集中办理,并全面引入司法社工,创建违法未成年人公安、监护人、社工“三方共管”训诫、帮教模式,还通过对监护失职的父母予以训诫和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等,不断提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成效。
集成政法资源源头解纷
朝阳公安分局接郭某报案称,其停放在单位门口价值1万余元的公路自行车被盗。经过侦查,警方很快找到犯罪嫌疑人李某,并将其传唤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李某如实供述了盗窃行为。可拿回自行车的郭某却发现自行车已被损坏,提出要求嫌疑人赔偿。
“此前,民事赔偿部分需要被害人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为了更好地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朝阳公安分局本着‘向前一步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区司法局支持下,尝试将多元调处工作站搬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周莉告诉记者,人民调解员入驻中心,对轻微犯罪案件涉民事部分开展诉前调解,实现案件办理与矛盾化解一体化推进。
对于郭某的民事赔偿请求,经委托入驻办案中心的人民调解员调解,嫌疑人李某当场交付赔偿金。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李某被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在大兴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还延伸到基层,“律师调解工作室”已经搬进亦庄派出所。通过邀请法律专业人士与民警配合开展矛盾联调,大量矛盾纠纷在前端就地解决,群众的“闹心事”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处罚不是目的,教育、解纷才是初衷。”刘彦说,北京市公安局充分发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集成政法资源优势,创建“中心搭台+多方协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各区公安分局与区检法司机关及律师协会主动对接,在办案中心成立由公安、检察院、法院、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调解委员会,对于符合刑事和解、治安调解范围的案件,以及当事人矛盾纠纷易升级、易激化的案件,各方依职责在案件不同阶段参与调解、化解矛盾,最大化修复社会关系,推动“案结、事了、人和”。今年以来,运用该机制已成功开展矛盾纠纷化解320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