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社评】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充分发挥内部“吹哨人”作用
首页> 法治频道> 反腐倡廉 > 正文

【社评】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充分发挥内部“吹哨人”作用

来源:工人日报2025-10-14 09:47

  内部“吹哨人”机制只是措施和手段,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共同体才是目标。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一安全生产领域的治理理念应落实到更多相关机制与制度的探索与完善中,从而以最小的代价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涂料企业员工察觉设备漏油、建材公司员工发现料仓墙体倾斜、企业安全部人员注意到同事私拉电线为电动车充电……据红星新闻报道,湖南省应急管理厅近日公布10例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吹哨”预警,企业及时排查处理,成功化解安全风险,这些“吹哨人”获得一定奖励。

  安全生产大于天,不仅关乎劳动者生命安全,也关乎企业运行和社会稳定。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往往伴随着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鼓励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一直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知屋漏者在宇下”,员工处于生产经营一线,往往最先察觉到环境、设备、操作、管理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若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吹哨”提示风险,显然有助于防范、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新闻中典型案例的公布,生动呈现了诸如“哪些生产环节的员工发挥了‘吹哨人’作用”“如何实打实为企业避免事故和损失”“因此获得了怎样的荣誉和奖励”等丰富细节,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借鉴。

  但现实中,我们不能不承认,建立内部“吹哨人”机制还存在一些阻力。部分单位管理人员对来自员工的“哨声”存有抵触情绪,甚至有打击报复倾向;有的员工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担心被“穿小鞋”而不愿说、不敢说。去年7月,为充分调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双方积极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内部处理,并明确了报告内容和途径、奖金来源、发放标准等,意在引导单位与员工同向发力,最大限度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建立完善内部“吹哨人”机制,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企业看到安全生产“共抓共治”的意义,认识到完善相关奖励机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让从业人员感受到“吹哨”的价值,激发其“吹哨”的积极性,提升发现隐患的敏锐度,从而激励更多职工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监督者、守护者。

  内部“吹哨人”机制只是措施和手段,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共同体才是目标,而后者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提升员工辨识安全隐患的能力,确保“哨声”被及时听到,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等等,都需要扎扎实实地推进。与此同时,对于某些无法通过自查自纠解决问题或是推行内部“吹哨人”机制阻力较大的单位,无疑需要强化外部的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完善更加多元、严密的监管办法。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一安全生产领域的治理理念近年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这是无数惨痛代价换来的,应落实到更多相关机制与制度的探索与完善中,从而以最小的代价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在安全生产领域,最大的隐患就是发现不了隐患。期待各方协力、主动作为,调动更多一线员工共同参与,让“敢吹哨”“愿吹哨”“会吹哨”成为常态,促使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共抓共治”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通过相关机制、做法的不断探索完善,在全社会凝聚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共识,推动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将更多安全生产的风险扼杀于萌芽之中。(陈曦)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