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重庆,说起莎姐这个名字,会有很多的回答,有人说,“我上学时上过莎姐的课,我的孩子现在也上过莎姐的课。”
莎姐是谁?这跨越两代人的“课堂”,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中央宣传部日前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等称号,团队代表梅玫、龚珊、唐焕然等7名同志。
聚光灯下的“莎姐”,并非一人,而是一个团队的代号。2024年,这支默默耕耘了近20年的队伍,以群像的方式走到了台前,而故事的起点,就来自这群有责任感的检察官们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讨论。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梅玫:我们当中有个叫王莎的,我们平时叫莎姐,像我就梅姐不好听,还有黄婷婷,婷姐不好听,其实还也有男干警的,就更不可能叫姐了,什么哥听起来也不好听,最后我们觉得转了一圈回来还有什么娟儿燕儿,还都觉得都不行,就 莎姐最好。后来一查辞海,莎(shā)又读莎(suō),作为植物它就是香附子,它的根就可以入药治病救人。而且莎(suō)草其实是长在沼泽地里的, 它的生命力很顽强。
2004年的梅玫,刚刚大学毕业来到检察院工作,一次在法庭之上,一个15岁少年的发问,让她终生难忘:“当我父母离开,没人管我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当我被人欺负,无处求助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现在我犯罪了,你们全都来了,来审判我!”。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梅玫:孩子的一些质问,就是你前期你们在哪?然后现在你们都来审判我了,或者是我不知道是犯罪,如果我知道我不会去干的,庭审上的孩子的这样的陈述是很多的。
“你们在哪里”的质问,让梅玫意识到,如果“一诉了之”或者“一放了之”,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问题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解决。如何才能“向前一步”,从“亡羊补牢”走向“防患未然”?于是,梅玫和她的6位同事,创立了重庆市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他们开通了“青春法律咨询热线”,设立了“莎姐谈心室”,并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校园。
梅玫:我们去上防性侵课的时候,老师们就开玩笑,最喜欢你们来讲这课,说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比如说我们就举例说哪些是隐私部位,那么就会告诉他们我们穿着泳装的部位,男孩女孩都是,只要是泳装遮住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然后老师们就觉得你们形容太好了。
从事未检工作的检察官们常说,“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但是,一端是“惩治”,一端是“保护”,如何做,在现实中,则是时常会让人感到痛苦的选择。
“莎姐”孙文静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两难: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因偷盗摩托车再次被捕。他曾因未成年而获得附条件不起诉的机会,这次,依照法律,很可能面临两罪并罚的严厉后果。然而,孙文静没有简单地一诉了之,而是深入家访,探寻少年犯罪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最终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原则,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组建了针对这名少年的帮教团队。
就是这个曾经偷摩托车的少年,在2022年重庆山火来袭时,骑上摩托车,加入了那支自发为扑火英雄送水送物资的“摩托车骑士”队伍,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检察官的信任与期待。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孙文静:其实我们知道这个消息是看到社工的朋友圈,社工偶然发的一个朋友圈,然后我们知道都特别开心,之前是盗窃摩托车的一帮小子,然后现在变成了骑摩托车救火的小子,感觉这个身份转变很有意思。
那些浴火重生的希望,都促使“莎姐”们意识到,单一的司法力量终究有限。一个更周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必须建立起来。“ 莎姐”的队伍,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如今覆盖重庆三级检察院的400余名检察官和1800多名来自教师、社工、心理咨询师等领域的 社会志愿者。队伍在壮大,称谓也变得更加包容。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唐焕然:开始的时候别人介绍这就是莎姐检察官,我们很多检察官在那有男的有女的,很多孩子家长就说为什么会有男的叫莎姐,我们还会进行一个解释。现在我觉得说你也可以叫我莎哥,也可以叫我莎姐。其实我们莎哥莎姐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我们亲近,你认可我们,你信任我们,你可以叫我哥哥,也可以叫我叔叔,也可以叫我检察官。只要不会对我们这身衣服产生抵触感,而是看到我们这身衣服以后,你会感觉一种亲近感,我觉得就够了。
从一个人的努力,到一个团队的坚守,再到一个社会网络的协同。“莎姐”们探索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制度创新,就是在重庆落地的“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在这里,未成年保护,被前置到了司法追责之前。
在梅玫和众多莎姐的实践中,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早已超越单纯的刑事办理。它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司法,而是专业化守护的艺术。通过机制创新和常态协作,他们阻挡着家庭、环境与心理隐患引发的悲剧。探索永不止步,因为每一位“莎姐”,都在为孩子们的明天筑墙。
龚珊,推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检警医“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相关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
吴波,推动专门医疗机构为未成年人清洗文身减免相关费用。所办案件获评“重庆市检察机关司法为民十大精品案例”。
李非白,创设检察官和监护人共管账户,防范百万赔偿款被侵占。
王莉,探索建立川渝首个“跨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她参与研发的“家庭成长风险防控一件事”数字模型。
在莎姐检察官和她更多的同事从事这项与爱有关的公益活动几年之后,辖区未成年人犯罪的数字就在不断下降。随着这支队伍越来越大,做的事儿越来越多,受益的未成年人大比例增长,多一分关爱,少几分犯罪,他们挽救的不只是未成年人,而是更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