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出台更细更实举措—— 平等保护强信心稳预期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出台更细更实举措—— 平等保护强信心稳预期

来源:经济日报2025-09-28 09:53

  本报记者 李万祥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提出具体举措,以法治之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各项配套制度政策陆续出台,举措更细更实。专家表示,这些举措将全方位、立体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释放更多可预期的政策信号。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民营经济促进法于今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首次在国家层面系统确认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权利边界与政府职责。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看来,“最高法出台的指导意见以25条举措把这种制度确认转化为可感可用的司法供给”。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周伦军提出,此次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的就是要打通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新官不理旧账”、涉企案件久拖不决、趋利性执法司法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予以明确回应。

  指导意见将法律原则细化为可操作的司法规则,明确加强涉民营企业的征收、征用财产等行政案件审理;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案件明确“快立、快保、快审、快执”,要求坚决纠治对涉民营经济案件扩张管辖、人为制造异地管辖行为。

  结合法律实务,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楠认为,从企业外部看,指导意见明确依法规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企业内部看,指导意见提出惩治企业腐败、有力遏制串通投标等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多措并举助“解忧”

  聚焦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指导意见提供明确司法导向,给予有力支持。

  周伦军表示,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指导意见要求依法确认非典型担保的法律效力,依法规范金融机构单方面增加发放贷款条件等行为,规制“高利贷”“砍头息”等非法职业放贷和转贷等违法行为。

  针对失信惩戒影响经营主体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问题,指导意见明确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准确区分“失信”与“失能”,进一步畅通信用修复渠道。

  杨东分析,在竞争秩序维度,围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保护等重点领域,最高法加密司法供给,推动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规则在审判实践中落地。

  对于民营经济组织股东之间的争议,指导意见明确,通过依法行使释明权,积极引导通过股权转让、股权回购等途径实质性化解经营僵局,防止内部治理失序阻滞企业生产经营。

  “在经营中,股东之间难免会产生争议。如果争议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王楠认为,该规定对化解经营僵局提出了具体措施,更好维护股东与公司之间财产独立、责任分离,切实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提升司法可预期性

  透过此次指导意见,最高法释放严格公正、善意文明的司法信号,并进一步强化相关司法举措。未来政策执行落实中,将对企业产生怎样影响?

  对此,杨东认为,随着强化对产权与人格权益的司法保护,并辅以监督机制的常态化运行,将提升司法可预期性,增强经营主体的投资意愿与创新动力,让民营企业敢投、敢干、敢创新。

  “随着融资规则明确、担保制度效力稳定以及信用修复渠道畅通,企业在资金获取与争议解决环节的综合交易成本有望下降。”杨东表示,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的精准司法适用,与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持续补强相结合,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制度空间,营造更具包容性与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杨东同时建议,加快完善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数据权益保护条例、平台经济反垄断细则等配套制度。同时,强化司法机关的合规指导与风险预警功能,引导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潜在风险。

  “下一步,最高法将持续做好指导意见的落实工作,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周伦军表示,最高法将通过“法答网”“案例库”等加强案例供给,持续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行为规则,传递司法导向。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