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孙满桃)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9月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风险防范白皮书(2022-2024年度)》。白皮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北京朝阳法院共审理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类案件1525件,三年审理数分别为372件、492件、661件,同比上涨32.26%、34.35%,呈逐年上升趋势。
白皮书指出,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类案件主要包括请求变更公司登记案件、公司决议案件、损害公司利益责任案件、公司证照返还案件以及公司解散与清算责任案件五类案件。其中,请求变更公司登记案件数量增幅最快,2022年至2024年占比35.74%,反映出公司在登记事项变更方面存在较多的争议与矛盾。
近年来,朝阳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活跃、频繁的商业交易不可避免产生摩擦、纠纷。涉公司治理类案件每年均有30%以上的增长,除公司证照返还案件外,其余四类案由案件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北京朝阳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类案件当事人主体多样,包含目标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员工、实际控制人、债权人、债务人等,其中利益纠纷更为复杂。
例如,公司证照返还案件中,“名”为主张公司章、证、照,“实”为争夺公司控制权。其余纷争利益还包括收益分配、资产处置、商业博弈等,审理时需平衡多重权益,事实认定、法律认定均较为复杂。
白皮书还指出,关联案件占比较高,连环诉讼现象突出。连环诉讼是由多个诉讼标的不同的单一诉讼组成的关联诉讼。从司法实践来看,连环诉讼多发生于股东之间或股东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公司决议案件、请求变更公司登记案件、公司证照返还案件、损害公司利益责任案件中连环诉讼多发,其中最多一家公司前后涉10余起诉讼,连环诉讼持续五年以上的也屡见不鲜,不仅使公司治理长期处于失序的状态,也阻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损害公司利益责任案件,是指公司股东滥用其享有的股东权利,或公司董监高违法违规,致使公司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而产生争议的案件。2022年至2024年,朝阳法院共审结损害公司利益责任案件188件。
白皮书指出,损害公司利益纠纷不仅是法律争议,更直接反映出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下的经营管理风险。比如,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股权代持、协议控制等隐蔽方式操纵公司,形成“影子股东”控制局面。实际控制人的身份认定难导致其往往滥用控制权却不承担法律责任,公司面临资产转移、关联交易等系统性风险,进而滋生损害公司财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