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夏日清晨的中江县仓山镇场镇,赶集的村民正骑着电瓶车穿梭在街道上。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路面上违法载人、无牌行驶的车辆明显减少,执勤民警手持终端设备,实时接收着来自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公安局情指中心推送的违法线索。
这场悄然发生的变化,源于中江县公安局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推行的新型交管“智”理模式——通过“前端视频+数据建模”的科技手段,让农村道路交通治理这一老大难问题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短短一个月就实现机电二三四轮车辆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6.57%和33.33%,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平安答卷。
中江县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民警正在研判动态信息
专业专班织密立体防控网
“你辖区三金路往场镇方向有一辆红色三轮车涉嫌违法载人,请立即核查处置。”早上8点,龙台派出所交警中队接到中江县公安局情指中心传来指令。10分钟后,民警在现场查获了这辆违法搭载3人的电动三轮车。这样的精准查缉场景,如今每天都在中江县的乡镇上演。
针对农村地区机电二三四轮车违法载人、无牌无证上路等“顽疾”,中江县公安局组建了由交警大队、情指中心骨干力量构成的工作专班。他们抓住“一早一晚”“逢场赶集”人流高峰,以及“上放学”交通节点等关键时间点,将场镇街道、学校周边、乡村主干道列为重点整治区域,创新采用“视频巡控+精准查缉”的联动模式,全力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在中江县公安局情指中心的大屏上,2158个前端感知设备实时传回各村镇的交通画面,AI视觉计算系统正自动识别着过往车辆的违法行为。“系统能智能捕捉车辆特征和驾乘人员状态,通过人像比对和车辆信息核实,最快3分钟就能形成完整的违法线索。”中江县公安局情指中心副指导员曾凡东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介绍道,这些线索会第一时间推送至属地派出所,确保违法风险“即发现、即制止、即处罚”。
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中江县已查处机电二三四轮车违法3312起,查处量同比上升112%,立体防控网的震慑效应初步显现。
机制创新激活治理效能
从线索发现到查处反馈,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闭环。这是中江县公安局在新型交管模式中确立的铁规。在专班运行机制下,交警大队牵头统筹,情指中心负责技术支撑,法制部门全程监督执法规范,派出所交警中队落地查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7月27日,中江县广福镇长胜村的一场精准拦截,成为专班机制高效运行的生动注脚。当日上午,专班在系统筛查中发现一辆号牌为川XxxxxW的轻型栏板货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当即通过系统锁定该车实时位置、行驶轨迹,指令就近路面警力进行精准布控查处。经民警现场核对,该车货厢内竟违法搭载了10人,安全隐患极大。最终,民警依法对驾驶员违法载人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教育。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通过建立“发现、识别、核准、下发、查处、反馈”的标准化流程,配合“日通报、周分析、月问效”的督促机制,中江县实现了交通治理的精准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县已下发违法线索1194条,核查处置率达100%,累计行政处罚1046起、暂扣车辆137辆,执法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
“以前靠民警在路上‘守株待兔’,现在通过数据‘跑路’,执法更精准也更高效。”从事农村交通管理10余年的老民警蒋富元感慨道,机制创新让基层警力从繁琐的巡逻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隐患排查和宣传教育中。
数据赋能构建长效治理格局
在中江县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一块实时更新的电子屏格外醒目:全县机电二三四轮车保有量、重点路段违法发生率、隐患车辆轨迹图等数据一目了然。这些动态信息,正是支撑新型交管模式的“智慧大脑”。
“我们正在加快本地数据库建设,同时,联合科技企业优化AI算法模型,努力形成‘违法预警+核实查处+宣传教育’一体化长效治理格局。”中江县公安局副局长黄东介绍,通过深化数据融合运用,截至目前,已精准拦截检查重点车辆3493辆,查处机动车逾期未审验、驾驶证失效等违法1232起。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正帮助公安交管部门绘制出农村交通违法的“全息画像”,为治理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从重点违法精准查处的“点”,到重点车型、重要路段管控的“面”,中江公安用智慧与担当守护平安,也为新时代农村交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四川省德阳中江县公安局 廖磊 曾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