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呼噜”可能是车祸元凶?关于安全驾驶这些你要知道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打呼噜”可能是车祸元凶?关于安全驾驶这些你要知道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8-14 14:09

  近日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公布的

  一份7死1伤车祸调查报告

  曝出司机患病、汽车超员、低速行驶等问题

  2025年4月3日司机夏某驾驶车辆搭乘7名乘车人员,追尾碰撞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牵引的超重型低平板半挂车尾部,造成包括司机夏某以及6名乘车人在内的7死1伤。

  经调查认定:

  司机夏某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因重症呼吸障碍病理性嗜睡导致注意力分散的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被追尾的重型半挂汽车列车低速行驶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夏某驾驶机动车非法营运且超员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什么?对驾驶机动车有什么影响?超员、低速行驶又对行车安全有怎样的危害?

  开车容易犯困

  睡觉时打呼噜竟可能是元凶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因为睡觉的时候上气道部分塌陷,气流受到阻碍出现打呼噜和低通气或上气道完全塌陷出现呼吸暂停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鼾声大且不规律,晚上有窒息感或常憋醒,夜尿增多,睡眠紊乱,白天出现嗜睡乏力,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这种嗜睡不仅令人疲乏,更会在驾驶中成为致命威胁。

  哪些人易患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发于30-49岁的中年男性,且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8倍。高发于肥胖及颈围粗大的人群。患有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颚后缩、下颚过小、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等疾病的人群也易患该病,另外,酒精、镇静剂、安眠药也易导致睡眠呼吸障碍。

  打呼噜如何影响驾驶安全

  嗜睡导致交通事故

  日间过度嗜睡

  夜间频繁的呼吸暂停使患者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深度睡眠,造成白天嗜睡、疲乏、注意力涣散,甚至出现所谓的“睁眼微睡眠”——表面清醒,实则大脑已短暂进入睡眠状态。

  认知功能损害

  长期低氧状态可损伤大脑前额叶和海马结构,影响决策力、反应速度和风险判断能力。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明知疲劳,仍坚持驾驶”的矛盾行为。

  患者如何降低事故风险

  早期筛查与诊断:若您或家人存在夜间打鼾严重、日间嗜睡、肥胖、夜尿频繁等现象,建议尽早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及时就医。

  也可以在生活方式上进行一定调整:

  减重,饮食控制

  侧卧位睡眠,抬高床头

  避免吸烟、饮酒与安眠药

  暑期出游热

  安全驾驶小贴士请收好

  正值暑假,路上车流明显增多,如何保证出行安全?

  慢不一定就安全

  在上述这起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事故中,前车在事故发生时,速度仅为30km/h,与后车速度差极大,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日常驾驶场景下低速行驶一般包括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车辆违反最低限速规定,如在高速公路上,车辆以低于60公里/小时速度行驶,或者在这种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快速车道行驶,低于该车道的最低限速规定。

  第二种是车辆行驶速度与车流行驶速度不匹配,即在当前道路通行条件下,车辆行驶速度远低于正常车流的行驶速度。

  “龟速车”易导致通行能力下降,还会引发后方机动车频繁变道,为道路安全留下隐患。

  挤一挤可“驶”不得

  车辆超员使得人车总重增加,惯性增大,刹车距离变长,一旦遇突发情况来不及刹车,极易发生事故。

  同时车辆负荷大大增加,爆胎、侧翻等风险也相应升高。一旦发生事故,超员车内人员拥挤会使逃生、救援难度增大,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车距“不缩水”安全“不打折”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当车速超过100km/h,安全车距应为100米以上;车速低于100km/h,最小安全车距不得少于50米。

  5个技巧 避免追尾

  错开视线

  车流中不要过于整齐对准前车行进,最好左右适当错开。这样做能让驾驶者观察到前车的行车状态,同时也便于后车观察前车行驶状况,预防追尾。

  不随意变道、并线

  高速上随意变更行驶车道,易导致通行秩序被打乱,造成后方车辆避让不及发生危险。

  不在高速公路上违停

  严禁在高速公路上违停,以防后方车辆避让不及,从而引发严重的追尾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有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车道内停车的行为。

  学会点刹控制车速

  当驾驶人发现前方车辆刹车时,一定要点刹控制车速,一是为继续保持车距,二是为提醒后车减速,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恶劣天气增大安全距离

  当路上出现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应注意保持安全车速,适当增大安全车距,防止前后车追尾。

  假期长短途车流交织叠加

  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惨剧

  希望广大驾驶人

  提高安全意识

  保持安全车距

  确保安全出行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 广东潮州:积极应对台风“杨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