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 见习记者 刁慈
近日,“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某某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跳楼身亡”事件刺痛大众神经,“网络暴力”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事件发生后,河南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官方通报,称已成立调查组,正在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处理。
众多网友对邵医生的离世表达痛心。网友认为,“键盘侠”随手敲下的恶语,却酿成命案,应严惩网暴者、造谣者。更有网友认为,短视频断章取义带节奏亟须监管。
受访专家表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
近年来,“开盒”“挂人”“人肉搜索”等网暴事件频频发生,蹭炒热度、推广引流、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等情况频繁出现,“有偿代骂”“网络水军”等黑灰产业链兴起。更甚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网络暴力不仅破坏网络秩序,而且还造成他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2022年,刘学州寻亲成功后,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患上抑郁症,在海南自杀身亡。2023年,因染粉色头发而遭到网暴辱骂的女孩郑灵华因抑郁自杀离世。2024年,在“胖猫事件”中,“胖猫”女友谭某、还原事件真相的办案民警均遭到网暴……
在日常生活当中,网络暴力事件时常上演。在最高人民法院此前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当中,网友仅是针对某相声演员的演出发表观后感,却持续遭到其粉丝网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认为,目前,在部分网络大V、自媒体的“添油加醋”下,网络暴力信息不仅传播速度加快,极易引发社会群体舆论事件,而且社会危害性大,因网暴而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赵精武看来,网络暴力信息往往与各种形式的虚假信息相互掺杂,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出现“事后真相反转”的情况。
“部分网络暴力事件从线上私信谩骂延伸到线下的人身攻击,甚至出现违法犯罪活动。”他认为。
记者了解到,针对网络暴力治理,我国先后出台《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将严重“网暴”纳入公诉范畴。另外,在“两高一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施暴者“依法从重处罚”。
赵精武介绍说,上述《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网络平台应当针对虚假信息、网络暴力信息的信息发布者、传播者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对异常账号及时采取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弹窗提示、违规警示、限制流量等措施;将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违规情形记入用户信用记录,依法依约降低账号信用等级或者列入黑名单,并据以限制账号功能或者停止提供相关服务。
对他人进行网暴应承担法律责任。赵精武表示,信息发布者、传播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他介绍说,“两高一部”《指导意见》中提及,在信息网络上制造、散布谣言,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
而在信息网络上采取肆意谩骂、恶意诋毁、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侮辱罪定罪处罚。
“基于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利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等推送、传播有关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信息,符合刑法规定的,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赵精武介绍。
赵精武认为,我国有关网络暴力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充分,当下网络暴力治理的重心是强化执法措施,既要强化网络平台对于网络暴力信息的法定义务的充分履行,也要重点整治自媒体乱象。“部分自媒体只管新闻信息是否足够‘爆款’‘吸引眼球’,不管内容真实与否,甚至自行解读加工诱发网络暴力活动。”赵精武说。
日常生活中,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该如何维权?赵精武对此建议:
第一,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履行法定义务,按照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防护措施,开启“一键屏蔽”等功能;
第二,根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网络暴力信息快捷信息取证等功能,及时保存信息内容、浏览评论转发数量等数据,为后续维权提供便利;
第三,向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就网络暴力信息进行投诉举报,要求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第四,涉及犯罪情形的,可以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