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小泽,以后这里就是你的新家了。”当法官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朝鲜族乡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牵着10岁男孩的手走进牡丹江市儿童福利院时,孩子怯生生的眼神里第一次有了光亮。这束光的背后,是牡丹江市西安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跨越六个月的“护童接力”。
今年初春,西安区法院少年法庭受理了这起特殊的宣告失踪案。父亲猝然离世,母亲失联三年,小泽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海南乡政府临时将小泽寄养在村民家中,可“临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孩子的监护问题不解决,成长就像悬着一颗定时炸弹,承办法官在卷宗上划上重重的下横线。
司法主动向前一步,孩子便少一分飘零,少年法庭法官将司法程序与孩子生存保障紧密衔接。宣告失踪的法律程序严谨启动,但法官的目光早已超越法律文书本身。法官第一时间与孩子户籍所在地海南乡政府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孩子得到临时妥善安置。与此同时,法官带着书记员多次往返乡村,踩着泥泞小路走访邻居,在村委会的旧档案里翻找线索,仔细寻访关于小泽母亲去向的蛛丝马迹。每一份调查笔录都承载着责任,每一次走访都是对“不落下一个孩子”信念的无声践行,通过严谨的程序、详尽的调查取证,最终确认小泽母亲下落不明满三年的事实。
从临时寄养到长久港湾,每一步都是精心铺就。当法院依法宣告小泽母亲失踪,案件尘埃落定时,法官却深知,宣告只是开始,为孩子安排一个长久安稳的栖身之所才是关键。
少年法庭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半径,与海南乡政府密切对接,并积极协同当地民政部门,共同为小泽寻找最合适的福利机构。从政策解读到流程指导,从材料审核到资质评估,法官全程参与、严格把关,只为确保小泽能顺利进入一个规范、温暖的福利院新家。
当小泽踏入牡丹江市福利院的大门,这趟由司法力量全程护航的爱心接力,才真正抵达了温暖的终点站——小泽从此不再是无根的浮萍,而是有了坚实的依靠和充满希望的起点。将小泽送到福利院的当天,法官向福利院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小泽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信息,确保小泽能够得到良好照顾,这份细致让福利院院长感慨:“法院不只是办案,是真把孩子当自家娃疼。”
少年审判工作不仅是在审理案件,更是在守护国家的未来。少年法庭的这盏灯,照亮的不仅是法条,更是孩子脚下通往希望的路。少年法庭用法律的刚性划定边界,更用司法的温度编织成网,用司法的微光汇聚成河,照亮更多困境儿童前行的路,让每一只“失依雏燕”都能在法治的暖阳下,找到振翅高飞的力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