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财产性判项是指生效刑事或者刑事附带民事裁判中确定罪犯承担的被依法追缴、责令退赔、罚金、没收财产判项,以及民事赔偿义务等判项。
财产性判项履行情况,不仅是判断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的重要因素,还关系到刑事案件被害人权益的保障、纠纷的实质化解,更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维护司法权威。
如何避免罪犯“一关了之”?
如何让财产性判项不“空判”?
如何发挥法院、监狱分别在强制执行、纠纷化解、罪犯改造等方面职能作用,修复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促推财产性判项执行提质增效?
近期,厦门中院先后与厦门监狱、泉州监狱、翔安监狱、龙岩监狱,经过多轮、深入沟通,围绕如何加强执监联动,加大财产性判项执行力度,协同推动执行攻坚和恢复性司法“蓝风铃行动”走深走实,形成并签订《执监联动工作协议》。
协议聚焦“信息共享、工作共研
纠纷共解、履行共促”4个方面
明确以下联动举措
在信息共享上
明确要建立联络员制度,落实动态化管理,畅通联络渠道,建立台账并及时更新、通报。
在工作共研上
明确要建立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机制,及时会商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提升。
在纠纷共解上
明确要加强入监教育、日常教育,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联合促进案件纠纷实质化解。
在履行共促上
明确要共同加强跟踪关注、督促履行,推动财产性判项尽早履行完毕。
下一步,厦门中院将与厦门监狱、泉州监狱、翔安监狱、龙岩监狱强化工作衔接、沟通协作,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持续抓好联动机制落细落实。同时,坚持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加强与其他相关监狱协同联动,切实督促罪犯真诚认罪悔罪,积极履行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弥补犯罪造成的实际损失,修复犯罪受损的社会关系,全力化解纠纷、维护司法权威。
出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