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孙满桃)为进一步加强示范文本的推广应用,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10件示范文本应用典型案例(第二批),覆盖买卖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离婚、保证保险合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民间借贷等常见多发纠纷,充分展现示范文本在助力综治中心化解纠纷、便利群众参与诉讼、促推立案、审判质效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记者注意到,案例4为林某与张某离婚纠纷案,系离婚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案例。听力残疾人林某应用要素式起诉状快速立案、高效调解,实现诉讼“无障碍”。
案情显示,林某为听力残疾人,婚后与丈夫张某矛盾频发。之后林某离家前往外地务工,多次尝试联系张某协商离婚未果。2025年,林某前往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婚姻关系,并争取儿子抚养权。
林某来到法院立案窗口申请立案,因无法口头表达诉求,只能焦虑地通过做手势、手机打字进行沟通。诉讼服务人员了解到林某存在听力障碍,经沟通,大致了解林某诉讼请求,明白林某未准备起诉材料,于是向其提供离婚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
林某根据示范文本相关提示,通过勾选、填空顺利完成要素式起诉状及相关材料准备。诉讼服务人员协助林某将起诉材料提交至立案窗口,立案法官快速提取要素式起诉状的关键信息,半小时内完成立案,林某当场拿到案件受理通知书。
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院委托专职调解员开展先行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员结合林某提交的要素式起诉状以及张某答辩意见,很快明确双方对离婚没有异议,争议焦点在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并最终引导双方就争议焦点达成一致。调解结束后,对于法院暖心高效的司法服务,林某用手语表示感谢。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最高法于2024年3月4日会同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针对11类民事纠纷,制定表格化、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助力人民群众诉讼更便利、解纷更高效。近日,最高法、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再次就推广应用部分案件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联合印发通知,自2025年7月14日起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广应用67类示范文本,其中,新增56类,修订第一批11类试行文本,囊括刑事(自诉)、民事、商事、知识产权、海事、行政、环境资源、国家赔偿、执行等9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