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之大者,安全为要;治国之道,奉法则强。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开启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崭新篇章,引领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推进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国家安全要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健全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以良法善治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一、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下,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增强了抵御风险能力,有效保障了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一)确立和巩固党领导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制度安排。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国家安全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党的领导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达到了新高度。党中央制定印发《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等党内国家安全法规,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回答了国家安全工作“谁来领导”“怎么领导”“领导什么”等重大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将国家安全重点立法项目纳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及时对立法涉及的重大体制调整、政策变化、立法时机等研判决策,确保党对国家安全的大政方针准确体现到立法之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支撑。系统谋划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组织推动多个协调难度大、意见分歧多的立法项目顺利出台,高质高效完成各项法治建设任务。
(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构建形成。国家安全法作为国家安全领域的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律,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完善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机制,细化了维护国家安全职责任务,健全了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安全法统领下,国家安全立法取得历史性突破,构建起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全面提升了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涉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达40多部、行政法规60多部,有近200部法律、行政法规中含有国家安全条款和规定,地方性法规近500部。重点领域立法持续深化,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反恐怖主义法、国家情报法等出台;制定出台香港国安法,“一法定香江”,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新兴领域立法迈出重要步伐,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纷纷出台。涉外领域有力填补长期立法空白,外国国家豁免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等出台。截至目前,我国已加入近30项包括引渡和司法协助等内容的国际公约,持续推进同各国缔结双边司法合作类条约,已达成170余项。
(三)国家安全执法司法效能不断提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对“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保持高压严打,深入开展反恐怖侦查打击和教育转化工作,全国已连续8年多未发生暴恐案事件。依法严惩涉枪爆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相关犯罪人数连年下降,特别是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95.8万起,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全链条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加大侦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力度,管控非法采集人类遗传资源。加强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司法合作,目前我国已与110余个国家建立密切执法合作关系和联络热线,执法安全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四)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坚持“法治引领、全民共建”,将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有关部门举办线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答题活动,2021年至2024年全国参与总数达5.35亿人次。各地编写中小学国家安全法治教材,将国家安全法治教育纳入公职人员教育培训和党员干部在线必修课程。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将学习宣传国家安全法和国家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纳入“七五”“八五”普法规划;通过大学生法治宣讲团等多种主体,以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利用微课堂、情景剧等多种载体,共讲国家安全法治故事。推动全民参与法治实践,将国家安全法治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对违法企业实施“黑名单”公示与惩戒,对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公民给予奖励。
(五)国家安全法治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一体推进法律服务、数据资源、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国家安全法律服务“下沉”“外拓”,地方试点“国家安全法律顾问”进社区,提升国家安全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快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培育,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7家境外分支机构;推动建立国际调解院,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各单位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域外法律库、专家库和案例库,逐步完善外国法查明平台、国际条约、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法律数据库。加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目前21所高校设立国家安全学博士点,3所高校专设国家安全法学二级学科,成立国家安全法治研究基地,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储备。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
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长足进步,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引。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在斗争中浴火淬炼,积累了许多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构建和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突出贯彻“大安全”理念,推动国家安全各领域立法全覆盖,实现从“传统安全”转变为“总体安全”。突出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突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强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突出科学高效原则,坚持“急用先立”,让法律长出“钢牙利齿”,确保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有用、管用、好用。突出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既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必须要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依法从严从重惩治严重暴力犯罪、重大恶性犯罪。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以系统思维凝聚合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需要强化统筹协调能力,加强央地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协同联动。狠抓制度贯通,加强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同现行已有法律法规的协调呼应,强化各重点领域安全立法之间的有机衔接。打通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痛点堵点,依靠法治理顺各方面的权责利关系,实现多领域、多环节、多层级共同发力。
(四)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改革与法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伊始,就将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法一体部署,把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原则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实现了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新征程上,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法治规范改革行为,以法治化解改革风险,以法治确认和巩固改革成果。
(五)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必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坚决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加强涉外项目法律风险评估,引导“走出去”企业和公民运用法治和规则维护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安全治理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奋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新局面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激荡,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任务之难、之重前所未有。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加强科学谋划,在新起点上推动国家安全法高水平实施,加快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领悟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法治建设和国家安全并列成章的深刻内涵,推进建设法治中国和平安中国,确保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前进。
(二)把国家安全立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建立国家安全立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坚持急用先立、稳步推进,积极填补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立法空白;加快新兴领域立法,实现激励创新和防范风险统筹兼顾;丰富涉外法律“工具箱”,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法律法规。强化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衔接适配,健全配套条例规章,提升国家安全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修订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三)持续推动专业高效的国家安全执法司法体系建设。要完善国家安全案件的司法审判机制,丰富危安类案件的政策文件、指导性案例和司法解释,加强统一执法司法尺度、精准适用法律等工作,加大对危安犯罪的惩处力度和司法震慑。要在强化统筹传统安全相关案件办理的同时,加强对金融、网络、数据、生物等非传统领域案件的执法司法指导。要健全重点案件办案协作机制,打通执法司法等有关部门情况和信息共享梗阻。
(四)提升国家安全法治保障能力。要开展分类分级培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要加强国家安全法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和法治意识。深化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优化培养模式,培养既懂国家安全又懂法治的复合型人才。要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为我国公民、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坚持“加强内宣、拓展外宣”,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为契机,大力普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提升全民守法用法能力。
(五)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国际合作。要加强跨境执法合作,依法严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恐怖主义、毒品交易等犯罪活动,以专案形式打击重大跨境犯罪集团。要完善涉外司法审判制度,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要深化国家安全法治领域对外交流,建立法律服务协同、跨境争议解决、法治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机制。要尊重和践行国际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平正义的国际法律治理体系。
(作者:刘海星,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