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老师,这里和前面我们看的法庭、办公室都不一样,这里的布置更像是我们家里的感觉。看!这里还有火塘油茶!”
2025年3月23日,20名报名参加“小小法治宣传员”公开招募活动的同学们在法官杨鲜的带领下参观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融水人民法庭。
“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这里是我们融水法庭的‘苗姐姐’调解工作室。”杨鲜讲解道,“苗姐姐”调解工作室是依托融水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所设立的一个家事调解工作室,利用融水少数民族群众最普遍的“喝油茶、唱山歌、化家事、叙亲情”形式,邀请双方当事人的家人一起参与劝解,以油茶作为连接人心、化解矛盾的媒介,引导当事人敞开心扉,道出心结,促进和解。
作为柳州市首个建立在人民法庭的家事少年审判庭,融水法庭立足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法治需要,在落实家事及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的基础上,打造出 “党旗耀法徽 天平护家和”“苗姐姐”调解工作室、“护航成长·法润苗乡”等别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家少审判“苗乡样本”,先后获得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先进集体、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
“苗姐姐”的一碗油茶
“其实一段正常婚姻就像这碗油茶般,初闻芳香、入口略苦,但苦后回甘。”2024年11月22日,在融水法庭“苗姐姐”调解工作室内,一起家暴离婚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及当事人娘家的舅舅和夫家的姐夫在法官的组织下围坐油茶桌前交谈。
“既然两位三十年的婚姻带给彼此的大多是苦涩的回忆,那么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不如各退一步,一别两宽,各自安好。”法官继续耐心调解。
经过多次深入交流与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后,妻子王某眼含热泪地说:“感谢法官,以后终于能放心好好生活了。”
“2024年以来,‘苗姐姐’工作室于前端化解家事涉未纠纷78起,纠纷化解成功率达86%。”融水法庭庭长韦朗华介绍,近年来,融水法庭坚持源头预防指引,指导村屯社区“两委”将家事涉未纠纷列入社会治理重点排查内容,共排查涉婚姻家庭、聚众斗殴等各类家事涉未矛盾纠纷约300件次,发现10起苗头性、倾向性涉未问题并迅速介入化解完毕。
法官的微信好友
“韦庭长,三胎有什么政策补助吗?”“我想咨询一下孩子上户口的问题。”2024年 4月 29日,韦朗华收到小微发来的微信,在向相关部门咨询后,耐心答复了小薇。韦朗华和小微的初识源于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2023年4月2日,小薇在接送孩子上学途中不慎撞倒一位老人,因为赔偿金额沟通未果从而引发纠纷。鉴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韦朗华决定先尝试庭前调解。在走访过程中,韦朗华得知小微是名聋哑人,且家中经济状况十分窘迫,丈夫在广东务工,怀孕着双胞胎的她不仅要负责家中饮食起居,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
在法庭的主持调解和手语老师的帮助下,双方经过多次耐心协商和深入交流最终达成一致,由小薇分期赔偿原告医疗费等损失,这起案件得以圆满解决。自这以后,韦朗华和小薇成了微信好友,小薇遇到各种问题经常会找韦朗华咨询,而韦朗华总是尽己所能为她提供帮助和建议。
调解“无声”,司法有情。融水法庭依托“党旗耀法徽 天平护家和”“护航成长·法润苗乡”品牌,建立“为爱回家”志愿服务队,携手妇联、团委、教育局、广西炭火助学协会等开展关爱帮扶救助等专项工作。自2022年开始,组织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50次,惠及5000余人,为7名确有困难的家庭申请司法救助25万元,解决9名儿童抚养费缺失困境。
曾经的叛逆少年
“最近工作怎么样?在广东还适应吗?”2025年3月3日,融水法庭法官定期向小莫了解近况。电话那头的小莫,曾是一起盗窃案的未成年被告人。
小莫父母离异多年,母亲下落不明,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且重组家庭,小莫跟随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读书时经常旷课,不听老师教育、家长规劝。2023年10月20日,叛逆的小莫从一辆未关车窗的车内盗走现金7500元;2024年7月22日,又从另一辆未关车门的车内盗走现金4300元,合计盗窃现金11800元,涉及金额较大。
案件审理过程中,融水法庭法官依托法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联合团委、社区等多部门,对小莫及其家属开展“法律、心理”双干预和一系列的家庭教育指导。宣判同时,法庭对小莫的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其履行关心教育子女的义务。
在第一次对小莫进行实地回访时,法官了解到他想学习一门技术外出务工,帮助家里分担经济压力,于是主动联系地方人社部门为他安排免费螺蛳粉烹饪技能培训,小莫学成技术后便前往广东从事螺蛳粉行业,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这样“审判维权+心理疏导+后续帮扶”的涉未成年办案管理模式,发挥了融水法庭以家事少年法庭为主导,“四岗二站一委一点”相辅相成的平台优势,确保未成年人在不同领域的权益得到全面保护,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韦朗华介绍,2022年以来,融水法庭结合家少案件审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司法建议形式向教育、婚姻登记、法律援助等部门发出“法院预警”12次,得到反馈12次,切实解决家事涉未问题;同时加强案件回访,对涉案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进行后续跟踪,协助解决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户口迁移等问题117次。
“未成年人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接续奋斗。就像这些‘小小法治宣传员’,他们将在法官的带领下开展小型法治讲座、法律知识演讲等活动,用‘童言童语’讲述‘法言法语’,用自己的声音传播法治力量。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也会穿上法袍,走上法庭,守护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杨鲜说。
(作者:阚媛、曾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