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6只蜈蚣闯关?上海海关拆穿“塑料摆件”陷阱
首页> 法治频道> 滚动大图 > 正文

36只蜈蚣闯关?上海海关拆穿“塑料摆件”陷阱

来源:央视新闻2025-03-18 09:25

  “异宠”,也被称作另类宠物,是指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和观赏的奇异野生动物。近年来,一些追求时尚、新潮的宠物爱好者,不再满足于做猫狗的“铲屎官”,转而饲养“异宠”。

  然而一些“异宠”可能具有攻击性和毒性,也可能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影响。

  最近,上海海关频频查获自境外携带、寄递活体危险“异宠”进境的行为。

  海关查获36只活体德哈尼蜈蚣

  海关人员在对一批进口C类快件开展监管时,发现一票申报品名为“塑料摆件”的快件,机检图像显示异常。

  经海关鉴定,快件包装纸箱内装有36只活体德哈尼蜈蚣。德哈尼蜈蚣身长约20厘米,性格凶猛,喜食各种昆虫。

  海关拦截大批外来物种 含世界最毒蛙

  不光查获巨型蜈蚣,上个月,上海浦东机场海关在入境旅客行李中截获活体蛙类、蜘蛛等动物,其中的蛙类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

  当时,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在对入境航班旅客开展监管过程中,发现一名选择无申报通道通关的旅客随身行李机检图像异常。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五科一级主办董斌:这个人神情非常紧张,走路的姿势,包括面部表情都与其他正常旅客不一样。再结合CT机图像,审图,判断他携带的物品里面有问题。在行李箱里看到大大小小塑料罐,微小青蛙的形状,还有其他昆虫的形状。在他的手提包里也发现了这样的罐子,并且有相似类型的物种。

  经开箱查验,发现里面有活体蛙类和蚂蚁、蜘蛛、果蝇等8种活体动物。其中,兹米尔曼箭毒蛙、网纹箭毒蛙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其腺体黏液可通过人体血液起作用并致人死亡。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五科一级主办董斌:当时在现场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青蛙是有毒的,我们现场询问的时候,这名旅客回答是玻璃蛙,是自己饲养的宠物。

  上海海关动植物检疫处综合科副科长李薇:经上海海关动植食中心鉴定,其中网纹箭毒蛙、巴西彩树捕鸟蛛等6种动物,属外来物种。目前,上海海关已依法对上述截获活体动物做销毁处理。

  实验室分析鉴定 截获活体蛙为箭毒蛙

  上海海关截获的入境动植物,都会送到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鉴定。在实验室,记者见到了鉴定专家。

  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蔡一村:这里都是箭毒蛙,它的背非常绚丽,而且纹路非常有特色。实际大小只有指甲盖儿那么大,很小。

  在实验室里,研究员先对截获的活体动物进行形态与分子鉴定,而后再综合其他资料,最终鉴定其为箭毒蛙。

  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蔡一村:穿戴好所有的装备之后,对它进行了形态学的拍摄,通过它的纹路,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最后确定它是箭毒蛙。

  海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外来生物跨境入侵方式更加多样和隐蔽,而进境寄递和携带物品也成为入侵途径。

  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蔡一村:邮件也很多,蛇、乌龟、青蛙,异宠五花八门,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高的难度。

  海关查获“野蛮收获蚁”979只

  “异宠”既有可能给宠物主人带来健康风险,更可能给国内生态安全带来威胁。蚂蚁是一些人热衷饲养的“异宠”。去年12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在一票进口申报为“电水壶”的快件中发现了大量透明塑料管,每个塑料管内均有1只活体蚂蚁和浸渍液体的棉花,共计979只蚂蚁。

  这些蚂蚁最终被鉴定为“野蛮收获蚁”,在我国无自然分布,属外来物种。该物种生性凶猛,习惯集体作战,喜食禾本科类植物种子,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传入逸散后易造成生物入侵。

  去年上海海关截获“异宠”近5700只

  2024年,上海海关在旅客携带、寄递等非贸渠道共截获“异宠”近5700只,均已依法依规进行严格安全处置。

  海关人员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 “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违反规定的,海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责编:刁慈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