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恋爱过程中,情侣们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爱意,营造独属于二人的浪漫氛围。然而,恋爱的旅程中并非永远一帆风顺,甜蜜的背后也可能藏着法律风险。
恋爱期间的“亲密付”是借款吗?“青春损失费”有法律依据吗?被前任骚扰怎么办?让我们通过下面这些小案例,一起学习恋爱中的法律知识点,以法律为爱情保驾护航。
恋爱期间的“亲密付”是借款吗?
案例
小墨与小雅恋爱期间,小墨在自己的移动支付软件中均为小雅开通了“亲密付”功能,小雅可以在一定额度内,直接使用小墨的存款消费,小雅一年多的时间里,总共使用“亲密付”功能消费几十次,花费6000余元。分手后,小墨向法院主张“亲密付”款项均为借款,要求小雅返还,能否支持?
法官说法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王明夫:移动支付软件的“亲密付”功能本身是为了方便特殊关系人群的消费,“亲密付”功能在开通过程中,一般会有“赠与”或“赠送”的提示,一旦开通,对方便可使用亲情号直接付款,所使用的款项属于赠与,无法要回。建议情侣间在开通“亲密付”功能前,正确认识该功能所对应的法律性质和后果。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构成民间借贷法律关系需要有两个要件:一是存在借贷合意;二是出借人实际提供了借款。小墨如果主张“亲密付”款项均为借款,则需要通过证据证明双方有明确的借贷合意,已经构成了借贷法律关系。否则,法院无法认定“亲密付”款项系借款。
分手后,可以索要“青春损失费”吗?
案例
小帅和小美是大学同学,二人从大学期间就开始恋爱,但是毕业后,二人因工作原因长期异地,小帅提出分手,小美认为自己在这段恋爱中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突然“被分手”心理很不平衡,因此要求小帅向其给付一定数额的“青春损失费”作为经济补偿,小帅不同意,小美诉至法院,能得到支持吗?
法官说法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王明夫:“青春损失费”并非法律术语,通常被视为一种道德或情感上的补偿,而不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分手后,如果一方自愿给予对方部分经济补偿,且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法律并不禁止;但如果协商不成,诉至法院,因为主张“青春损失费”并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即使当事人之间签订了关于“青春损失费”的协议,该协议也可能因为违背公序良俗而被认定为无效。
分手后,被前任纠缠、骚扰该怎么解决?
案例
小甜和大勇分手后,小甜找到了新的男友,大勇得知后感到十分后悔和不满,开始找小甜希望复合,小甜认为大勇情绪暴躁,明确表示了拒绝。气急败坏的大勇便开始不停地给小甜打电话、发信息纠缠、辱骂小甜,还多次跑到小甜的家门口和工作单位去死缠烂打,甚至以自伤、自残相威胁,导致小甜陷入巨大的恐惧和痛苦之中,小甜该如何保护自己?
法官说法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王明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禁止以恋爱、交友为由或者在终止恋爱关系、离婚之后,纠缠、骚扰妇女,泄露、传播妇女隐私和个人信息。妇女遭受上述侵害或者面临上述侵害现实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分手后,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威胁、骚扰等违法行为,受害者可以立即报警,警方会根据情节轻重对施暴者或者骚扰者采取警告、罚款、拘留等治安处罚措施;如果构成犯罪的,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受害者还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由法院依法裁定被申请人禁止纠缠、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禁止进入和接近申请人的住所。
爱情需要感性,但更需理性边界。祝愿每对真心相爱的情侣都能收获幸福,圆圆满满,也愿每一份真挚的情感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绽放光彩。(光明网见习记者刁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