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写的小说,有没有版权?
首页> 法治频道> 知识产权 > 正文

AI写的小说,有没有版权?

来源:新华社2024-11-04 10:28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史竞男 杨湛菲)随着网络文学大模型推出、AI创作的小说问世,AI生成内容引发的争议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有人认为AI辅助创作为网络文学作者提供灵感,也有人担心AI会抢了作者“饭碗”。

  AI生成的内容是否有著作权?AI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未来走向何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创作者、平台方和有关专家。

  AI广泛参与内容创作

  全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案,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全国首例涉AI绘画大模型训练著作权侵权案……近年来,围绕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案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围绕AI侵权的讨论聚焦网络小说。某网络小说平台通知签约作者,要求签署一份补充协议,允许将他们的签约作品用于AI模型训练。引发争议后,该平台删除了作品签约协议中的AI相关条款,并声明“没有发布过任何纯AI写作的作品,也不会违背作者个人意愿使用AI写作能力”。

  不少作者仍对未来表示担忧。“自己的作品被用于训练AI模型后,可能失去对作品的控制权”“AI将进一步蚕食人类创作者的空间,不知何去何从”“理智和情感上都很难接受”……

  一名在该平台写作小说的作者表达出网文作者共同的心声:“我担心我的小说,甚至没有发表的素材,被AI吸收后率先输出相似内容,系统反过来判定是我在抄袭。”

  客观来看,AI现有创作水平远远赶不上人类。目前AI生成的小说较为呆板,人物性格塑造也比较欠缺,无法模仿人类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对于平台引入AI,我的感受是复杂的。从平台角度来说,为了降本增效采用AI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充分利用科技便利的同时,如何保护现有的创作者、现有作品的知识产权是关键问题。”网文作者杨千紫表现出忧虑。

  作家蒋胜男认为,那种“不加思考、每天只以更新数量为目标、大段抄袭甚至拼凑”的网文作者将是AI冲击下的第一批牺牲品,因为“怎么拼也拼不过AI”。不过,作者可将AI作为一种新型工具,用来检查错字漏字,或者整理大纲。

  有没有版权?

  AI应用于网文创作,并不是新鲜事。2023年7月,阅文集团发布了国内首个网络文学行业大模型“阅文妙笔”和基于这一大模型的应用产品——“作家助手妙笔版”。这一功能目前已开放给所有人使用。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表示,AI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替代一些重复性、消耗性的体力活,作家仍需把控故事的质量和完整性;一般不会出现作品因为使用AI辅助从而内容雷同,对作者著作权造成威胁的情况。

  “平台应对AI参与创作的作品进行版权保护,明确版权归属方。”网文作者核桃提出,作者要把自己借助AI创作的作品,从创意到撰写,以及修改过程留档存储,避免发生版权纠纷。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在AI生成物保护方面暂无明确规定;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于AI技术的开发者还是实际使用者尚存在争议,有待法律和政策层面的明确指引。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认为,没有人类深度参与的人工智能生成物不应该有著作权;如果人为输入主观想法,进而生成反映人类主观意志的独创性内容,就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应受到版权保护。

  现行著作权制度以“人”的智力成果作为衡量标准,对于AI生成内容的规定还不够完备。张洪波表示,传统的侵权认定标准在AI创作场景下也面临适用难的问题——由于AI生成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权利人难以顺利取证,维护自己的权益。

  针对平台利用作者创作内容进行AI数据训练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认为,数据训练中的使用行为因具有明显的“非特定性”,应当界定为“非作品性使用”,从而不应纳入著作权保护范围。

  “在数据训练中,单个作品只是运用人类语言规律的随机统计样本。单个作品存在高度的可替代性,很难归功于或对应到特定作品和作者。”刘晓春说。

  AI和作者,与时偕行

  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网络文学行业,既是一项技术革新,也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机遇,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实用性。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自律倡议》发布,呼吁有关单位共同促进内容生态建设。

  业内人士指出,加强版权保护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无法回避的命题。平台不应为了一时的利益做出“杀鸡取卵”式的短视行为,进而打击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作者是平台最应该保护的对象。如果平台能用AI取代作者,那么也会很快被其他平台的AI取代。”蒋胜男认为,对于平台来说,AI有助于让原创作品得到更多被推广、被转化的机会,这方面的回报,远大于试图用AI取代作者获得独立“版权”的利润。

  张洪波认为,AI数据投喂、大模型训练等场景涉及大量版权作品,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需细化AI合理使用的场景和范围。“AI的发展需要大量高质量数据,而对其中版权作品的商业化使用应当依法获得权利人的许可。”

  为此,专家建议,人工智能使用海量作品应设定法定许可制度,AI开发、应用者应当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预存(提存)一定数量的版权费,集体管理组织应当建立公开、透明、便捷的使用分发机制和版权纠纷的集中调解机制。

  出台更新明确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希望缩小监管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通过制定标准,推动技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良性发展。”掌阅科技总经理孙凯呼吁。多位网文作者表示,愿意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AI,发挥人类作者和AI的长处,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包容、谨慎、接受、驾驭。保持开放的态度,终身学习,迎接明天的挑战。”杨千紫说,只有去创作更深刻的作品,作家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曹妃甸“湿地优雅精灵”

  • 河北丰南:春暖农事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