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缉毒尖兵深入虎穴与毒贩正面交锋 参与侦破各类毒品案件一百二十余起缴获毒品一点四吨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缉毒尖兵深入虎穴与毒贩正面交锋 参与侦破各类毒品案件一百二十余起缴获毒品一点四吨

来源:法治日报2024-01-17 09:42

  本报记者 石飞 张贵志

  本报通讯员 高雅兰

  没有外人知道他的真实面容,也没有人知道他家里人的真实身份。

  十几年来,他戍卫着祖国的西南边境,一直战斗在边境维稳和缉枪缉毒斗争一线,多次深入虎穴与毒贩正面交锋,直面毒贩的刀刃和枪口,参与侦破各类毒品案件1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缴获毒品1.4吨,打掉多个贩毒团伙,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要案尖兵”。

  他就是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一等功臣李康(化名)。

  近日,由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组成的送奖报功团来到李康家,开展“一等功臣送奖到家”活动,为其一家送上“一等功臣功勋牌匾”和喜报、证书。荣誉送到家的这天,李康和家人难掩激动的心情,但在能公布的画面中,他和家人的脸部都被打上马赛克。因为,他是一名不能露脸的缉毒尖兵。

  制伏毒贩后才发现自己受伤

  李康今年40岁,2006年入伍成为公安边防部队的一名武警,2019年就地转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我热爱我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在李康的心中,这是他执着禁毒工作的誓言,也成为打击毒贩的信念。

  2022年3月的一天,李康接到线索,一个长期盘踞于中缅边境的贩毒团伙,在境外囤积了一大批毒品,计划走私入境,再分批中转、贩运至内地。获悉此消息后,他立马带队开展侦查。

  抓捕毒贩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缉毒警察随时都会有付出生命的危险,而抓捕前夕的长时间潜伏,则是考验每位缉毒民警的意志力。潜伏,需要长时间保持安静,需要忍受蚊虫叮咬带来的瘙痒和疼痛,不然,只要有一丝的响动或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

  这次,在经侦查得到准确情报后,李康和队友隐蔽在树上从白天蹲守到天黑,潜伏观察了整整4个小时,脸上和身上被马蜂蜇出了好多大包,他们愣是咬牙忍着一声没吭。

  “那个马蜂和一般的蜂子不一样,被叮一口感觉整个脑袋都木了。”李康事后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道。

  “一个眼神,一个对话,一个手势,都要清楚,安全第一,祝我们大家都好运。”抓捕行动开始前,李康像往常一样叮嘱着队员们。

  当晚8时许,李康和队友发现一辆白色越野车在巡逻道上走走停停,形迹十分可疑。10分钟后,有一个人从车上下来钻入道边密林。

  李康判断毒品可能藏匿于附近,一旦毒品被转运至密林内,很难人赃并获,他立即跳下树带着队员上前抓捕,并通知周围抓捕小组前来支援。当靠近后发现,道路边还藏匿着另1名男子,该男子见到民警后迅速向密林深处逃窜。李康迅速一个飞扑将该男子扑倒在地,并与随后赶来的战友将此人制伏。而此时,李康发现自己的右手在流血,地上多了一把锋利的匕首。

  后经搜寻,在距抓捕地50米处的密林中发现3个蓝色编织袋,从编织袋内查获毒品可疑物净重139.27千克。由此,警方打掉了这个长期盘踞在边境从事毒品跨境走私、贩运的团伙。

  对视一眼即确认犯罪嫌疑人

  十几年的一线缉毒战斗生涯,让李康锻炼出了一双辨别能力特别强的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就能迅速锁定嫌疑人。

  在打击一起零星贩毒案时,根据掌握的犯罪嫌疑人图像画面和资料,其中一名嫌疑人的身高应该有1.8米左右,但是在实施抓捕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与此相匹配的人。就在所有人准备收队回程时,嫌疑人骑着摩托车正好经过。李康抬头和嫌疑人仅对视了一眼,立马确认了那就是他们要抓的人。实际上,此名嫌疑人的身高不到1.7米,且身材偏瘦弱。

  嫌疑人随后逃窜,李康等人迅速追赶。因警车在胶林地行驶不便,李康和战友弃车在胶林地里徒步追了5公里左右,终将嫌疑人抓获。

  还有一次,李康化装成接货人,和毒贩面对面接货交易,在紧急情况下,他沉着冷静、抓住时机,及时将情报传递给队友,顺利完成了抓捕行动,缴获毒品100多千克。

  “李康很敏锐,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这是与李康一同办案的侦查员对他的评价。

  “缉毒硬汉”也有柔情一面

  在外人看来,李康是一名“缉毒硬汉”,但他也有着浪漫柔情的一面。

  “虽然我的同事都没见过他,但都非常羡慕我,因为他几乎每周会订一束花送到我们单位。”谈起自己的丈夫,李康的爱人满眼温柔。

  “怕家里担心,他很少和我们提起自己的工作,有一次,5岁的儿子指着电视上正在播放的新闻里闪过的背影叫爸爸,我们才知道,他侦办了一起跨省特大贩毒案件,那时他已半年没回来了。”李康的爱人告诉记者,“这些年,他都在和禁毒打交道,拿过很多立功证书和军功章回家,比起这些,我更期待的是他每次平安归来的信息和电话。”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出差对于李康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在李康房间的角落里,有一个小行李箱,里面常备着两套换洗衣服,还有一件必带的物品,那就是女儿在父亲节给他画的一幅画,画上写着:“爸爸节日快乐,谢谢你陪我长大。”

  “我每次办完案子回到家,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着开心的光芒,对我来说太治愈了,可是我平时工作太忙,能陪伴他们成长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看着懂事的孩子,李康很是心痛。

  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的情景。那天,他去学校接女儿,因为老师从来没见过孩子的爸爸,竟然不让李康把孩子接走。“我对不起家人。”

  但李康和他的队友们深知,只要穿上这身警服,人民的利益就高于一切。

  “作为家属,我们能做的,是在他背后毫无怨言地支持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李康的爱人说。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互的乌镇漫步:一场古镇与数字的对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