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徐州公安学做融合办好惠民实事
首页> 法治频道> 理论·实践 > 正文

徐州公安学做融合办好惠民实事

来源:中国江苏网2023-11-30 21:46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徐州市公安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突出主题主线,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任务,全面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以上率下引领学,及时跟进常态学,丰富形式沉浸学。先后举办2期领导干部主题教育读书班,通过个人自学、集中自学、专题辅导,带头学思践悟、研讨交流,充分发挥领学带学促学作用;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主题教育向基层延伸;通过制作主题教育应知应会宣传片、上好专题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和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励广大党员民警建功新时代。

  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调查研究。徐州市公安局深入开展“三进三解”大调研,推进“四下基层”工作法,积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分析研判、精准施策、破题攻坚,扎实开展“万警入户、平安到家”活动,深入一线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防风险、治乱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

  针对人员走失警情总量不断上升、风险持续加大、群众关注度高等难题,徐州市公安局组织专题调研,制定应对策略,率先创建全省首家实体化运作的市县两级“走失人员查找中心”,依托情报指挥中心龙头牵引作用,全面整合全市公安机关优势资源,细化完善“1分钟询问、3分钟派警、10分钟到场、24小时反馈”工作流程,确保走失人员警情在“24小时黄金期”内高效盯办、闭环处置。

  为最大限度提升查找工作效率,徐州市公安局还深度挖掘监控补盲补漏应用效能,实现走失人员的智能化识别和标签化追踪,寻人平均时长由以往的18小时压缩至8小时。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累计督办重点走失人员警情612起,督促找回历史失踪人员135人,其中12岁以下走失儿童全部找回,未发生走失人员被侵害刑事案件,人员找回率、24小时找回率均提升,走失人员案事件转化数、寻人平均时长均下降,实现“双提升、双下降”。

  聚焦民心所盼办实事。常态开展“民急盼我来办”活动,评选“季度十件、年度十佳民生实事”,制定“九项举措”推动民意热点问题整改落实;大力优化营商环境,82个公安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统一受理、集中办理,14个高频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为徐州市社会福利院58名孤残儿童开辟“绿色通道”,现场开展身份证办理工作,第一时间解决难题……

  “随着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进一步聚焦群众关切和民生问题,瞄准公安工作和队伍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徐州公安深排细查挖症结,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靶向攻坚、系统治理,高强度推进整改整治,推动标本兼治、长效常治。”徐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鸿昌介绍。

  扎实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百日行动”,纵深推进防范、打击、治理各项工作,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针对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常态化开展“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活动,借助多媒体平台实行“一案一警示、一案一曝光”,在重要时段加强集中劝导,让安全规范出行理念深入人心;针对执法监督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完善“专项+日常”监督管理和“三制三化三盯”执法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出台系列执法制度,提升执法管理质效和规范执法水平……

  本报记者 马国明 通讯员 徐公轩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都世运会首金诞生!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