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当前,网络消费已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其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领域竞争业态及方式的转变,虚假宣传行为频发多发。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一批网络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就涉及多起虚假宣传案例。
从这些案例中不难发现,目前的网络虚假宣传形式多样,包括刷单炒信、虚假交易、口碑营销等,迷惑性、隐蔽性强。如为获得更多交易机会,经营者除了利用软件进行刷销量、好评等之外,还通过虚设场景、雇请有关人员假扮货主,或模拟消费选择者和实际购买者的口吻,以虚假问答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体验感好的信息。这些戏剧化的表演极具诱惑性,更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也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均有相关内容。上述案例中的这些行为明显违背法律规定,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了其他合法合规经营者的利益,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监管部门依法对相关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并公开典型案例,体现了市场监管的严肃性和全面性,起到了有力震慑不法经营者的作用,有利于增强经营主体诚信守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让公众了解到虚假宣传行为的多样性和隐蔽性,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甄别力,避免受到欺骗。
整治虚假宣传,规范互联网领域市场竞争秩序,事关百姓民生福祉、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有关部门要持续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整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业协会和有关组织要积极引导相关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主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经营者要切实担负起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在法律框架内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网上消费环境,助力网络经济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