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对炒票倒票问题做出回应,引起社会关注。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演出市场强劲复苏、持续火爆,但买票难题备受诟病。主办方搞饥饿营销多次放票、票务平台管理混乱、“黄牛党”漫天要价、退票机制不健全……只想好好看一场演出,但消费者往往不是买不着票就是买不起票。
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是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然要求。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从切实规范演出票务市场秩序等7方面作出部署,明确将社会关注度高、票务供需紧张的营业性演出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未经批准售卖演出门票、炒票、擅自变更演出内容等突出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然而,仍有一些消费者反映,个别票务平台和“黄牛”沆瀣一气,扰乱市场秩序,存在实名代拍现象,“秒光”等成为常态。对此,通知提出,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同时要求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落实好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压缩炒票倒票空间。在票务平台监管方面,通知要求强化信用监管,将违规的演出举办单位及票务代理机构认定为失信主体。通过提高违规成本促使相关主体遵守行业规则,才能更好维护市场秩序。
出台新规、加强治理,充分彰显了加大力度规范演出票务市场的决心。通知明确,公安机关要加大对倒卖演出票证的打击整治力度,全面收集网上网下倒卖炒作票证信息,及时发现加价、变相加价销售票证的线索,严打网上网下倒票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这将对相关不法行为形成更有力震慑。
整治演出票务乱象,要多管齐下,争取从源头上解决票务管理不规范问题。不妨借鉴航空、铁路等其他服务行业的成熟做法制定服务条款,或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控演出票的来源和流向。加强高质量文化内容供给的同时,强化行业自律等,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让观众安心舒心观演。
(摘编自《南方日报》,原题为《从源头破解演出活动买票难》 作者:陆 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