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迈进检察之门,他是择重而为、迎难而上的办案专家。
从检第13个年头,42岁的他获评第五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此前,他还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首批全国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等称号。
走入学术殿堂,他是知行合一、上下求索的青年学者。
紧张办案之余,攻读法学博士(刑法学专业)学位,担任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先后发表检察理论文章70多篇。
胸怀正义,山海可平。怀揣法治梦想从太行山一路走来,在刑法理论与检察实践之间跋山涉水,虽百折而不回,一条溪流终归汪洋大海。他就是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王东海。
初心
高考志愿无一例外都是法学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在我们村西边的山岗上,有一个侵华日军投降后留下来的碉楼,摸着墙上残留的弹孔,我脑子里就会浮现起革命英烈浴血奋战的身影。”王东海回忆。
太行山脚下一个叫王家庄的小村庄,是王东海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姥爷当年是民兵连长,他从小是听着抗日队伍打碉楼的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的童年经历,让除暴安良的正义感在少年的心中点燃。
遇不平事,意难平,王东海索性向书本里寻出路。品学兼优的他想到了一门帮老百姓打官司、讨公道的“学问”——法学。
2003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报考的专业无一例外全是法学。4年本科,3年研究生,王东海七年如一日“泡”在法学经典里。有同学抱怨专业课程“晦涩难啃”,他却甘之如饴,“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当然,这般刻苦也打下了厚实功底,令他此后的职业生涯裨益良多。
时至今日,王东海依然对硕士生导师冯卫国的一番教诲记忆犹新。“做学问是白纸黑字,来不得半点马虎,功夫不到文章就出不来。”无论是做人、办案还是著文,王东海都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厚积薄发,守拙而不取巧。
2010年8月,王东海从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考入江北区检察院。平生所志,七年所学,终于有了一方用武之地。
匠心
“有时候夜里醒来,满脑子都是案子上的事”
向人民群众宣传金融法律知识
“特别靠谱!”从踏入江北区检察院的那一刻,无论办文办案,亦或待人接物,王东海都给人留下一个深刻印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年来,承担急难险重的“硬任务”,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啃改革创新的“硬骨头”,院领导“点将”一准会想到他。
庚子之初,新冠来袭。一起串通招投标案亟待江北区检察院提前介入。该案涉案人员多达20人、金额30多亿元,仅证据材料就装满了40多个文件盒,错综复杂程度可见一斑。而更加棘手的是,主要犯罪嫌疑人矢口否认故意串通招投标的事实。“只是为了帮朋友的忙。”“都是行业约定俗成的,不犯法啊。”
“咱们尽量克服困难,必须现场提讯!”穿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经过体温检测、物品消毒重重关卡,王东海带领3名干警赶到江北区看守所。这是一次难度极高的审讯,“全副武装”嫌疑人被遮挡得只剩下一双眼睛,“很难通过捕捉面部表情来判断其心理状态,只能靠听,用耳朵抓住问答中的漏洞”。
空气绷紧得如凝固一般,王东海屏神静气,思路在头脑中飞速地运转着。他环环相扣地连续发问,让对方哑口无言,开始长时间陷入沉默。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王东海趁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犯罪嫌疑人终于松口供述。
3天后,江北区检察院依法对相关人员批准逮捕。
江北嘴,有“重庆陆家嘴”之称,是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数据显示,目前江北区金融资产规模跃上3.5万亿元台阶、占全市近1/2,存贷款余额超1.94万亿、占全市近1/5。如何服务各类金融企业,结合办案履职助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18年8月17日,江北区检察院组建了检察五部(金融检察部);2019年7月25日,一支金融检察“特战队”——“江北嘴金融犯罪检察官办公室”(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检察服务区)应运而生。当时,该办公室负责人正是王东海。
金融犯罪具有多元、隐蔽和智能化的特点,涉案人员动辄成百上千乃至过万,可以说,几乎每个案件都牵动着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虽然此前已干了6年多的侦查监督工作,可谓“身经百战”,但王东海仍感到“压力山大”。“每每带着如履薄冰的心境入睡,有时夜里醒来,满脑子都是案子上的事”。
2019年1月,一起特大网络销售彩票非法经营系列案被指定在江北区检察院办理,身为专案组副组长的王东海打起了“绝对主力”。
细翻案卷,这个案件可谓“疑点重重”: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是否构罪?“对敲”型非法买卖外汇司法应如何认定?非法“公转私”怎样认定?以诈骗还是非法经营定罪?一系列前所未有挑战摆在办案组面前。
取证阶段,王东海带领4名专案组成员,“蹲守”在办案点,针对取证方向、证据规格等提出多达100余条的补充侦查提纲。800余本案件材料在桌子上堆叠成几座“小山”,数百份同步录音录像,王东海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审查,“抽丝剥茧”梳理出一串清晰完整的证据链条。
历时近2年,江北区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16名被告人提起公诉,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该案前后共追赃挽损近20亿元。
慧心
瞟一眼传单,一项犯罪预防创新应运而生
与侦查人员研讨案件
王东海为人爽直,却也慧心独具。
一天他外出办事,路过江北区一栋大厦的楼梯口,几个中老年人聚拢在一起,手持宣传单兴奋地讨论着什么。王东海留心瞟了一眼,立即察觉到异常:不对劲,传单上的内容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事不宜迟。他马上向有关部门反馈这一情况。与此同时,一个建立金融犯罪综合预防制度的想法,也在他脑海中冒了出来。
“金融经济类犯罪往往隐蔽性强、涉及金额大、波及范围广。等到事后打击时,大多数损失已无法挽回,因此前端预防措施必不可少。”他解释道。
为此,王东海带领团队归类分析已办案件,梳理出犯罪团伙的作案“套路”。经与该区金融办、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等部门积极沟通,联合出台《预防金融犯罪工作办法》,一个集“发现、协作、处置”于一体的金融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就此应运而生。
根据该机制,各成员单位借助举报电话、走访调查、媒体报道、法治宣传等多种渠道,构建金融犯罪预警监测体系。“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就会第一时间成立联合调查处置组,各司其职监督引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及时整改,避免走上犯罪道路。”王东海说。
随着这一机制的建立,仅在当年,江北区相关案件的发案量就同比下降37.5%。“尤其是针对养老诈骗‘扎堆’商务楼宇的特点,实施辖区楼宇全覆盖监控预警,这无疑为老年群体编织了一道‘防骗网’。”江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负责人说。
恒心
读博期间吃住在宿舍,带着孩子一起上自习
一个双肩包,一本刑法法条,走到哪里背到哪里,想到什么问题就拿出翻翻。除了随时随地思考,王东海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办案习惯——“复盘”。
“有些疑难案件的犯罪手段虽然诡秘,但也有规律可循。重新梳理时,一些盲点就会显现,新的想法也会冒出来。”王东海举了一个例子。在办理非法集资案件中,他总能撞到几张“熟面孔”,他们有的是业务员、集资参与人,也有的是提供非法集资平台的人员。“这些人第一次都声称,对于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并不知情。”
“第一次勉强属于合理辩解,可以不纳入刑事打击和追赃范围,但是再二再三就纯属狡辩了。”能否制定一些规则解决主观不明知的问题?想到这一步,王东海把过往所办的非法集资类案件一股脑儿铺在办公桌上。
“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涉非法集资人员库!”王东海欣喜地发现,“这样一来,在非法集资组织中不担任具体职务,但又活跃在不同组织中,且业绩较好的业务员,可以将其视为骨干人员进行刑事打击,并追缴其违法所得。”他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后来成就了一篇《多层次多角度强化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的理论文章。
从个案到类案,从治罪到治理,从实践到理论。从检13年来,王东海笔耕不辍,迄今已办理(审核)各类案件近1400件,发表调研文章70多篇。“我现在更加深刻地理解张明楷教授说的那句话:只有在心中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地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才能发现刑法的真实含义。”王东海说。
2022年8月,他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郭莉合著的著作——《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疑难指导》付印出版。这本洋洋洒洒20多万字的书,是他在紧张办案之余,挤出时间一字一行敲出来的。而为了博士毕业论文,有大半年的时间,他都是在西南政法大学的图书馆里度过的。“当时,我的妻子也在同校读博,两口子干脆吃住在宿舍里,经常是带着孩子一起上自习。”王东海说。
“感觉他一直没离开学校,每天都像在‘充电’备考。”领导这样形容王东海的日常状态。“下班后,拿上几本法学书,再背上双肩包,他就从检察官秒变‘王博士’。”
今年4月8日,王东海飞到北京参加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评选答辩。为了短短5分钟的案件汇报和10分钟的现场答辩,此前两周他几乎是“掐着秒”在“备战”。
“为参评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在市检察院组织的模拟答辩时,我接受了各位导师炮轰式的发问,还有指导老师对我的肢体语言挑了不少毛病……”据王东海回忆,那一段时间他一回到家就“加练”,还拜托妻子拿手机录像,不仅刑法总论和分则相关章节翻了又翻,连可能涉及的近5年关于法定犯、非法经营罪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看了3遍。
真正到了答辩现场,准备充分的王东海表现上佳,时间把控更是十分到位,回答每个问题都在4分40秒左右,结束的时候还剩十几秒,“全程眨眼不超过10次”。尽管如此镇定自若,但从答辩室出来后,他才发现自己手心里都是汗。
“与前次参加全国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不一样,这次评审还要考察候选对象近5年的学术论文,前期的理论积累和办案经验更为关键,其中一道问题我曾经写过相关文章。”
功夫不负苦心人。王东海最终脱颖而出,载誉而归。
“为人特别真诚,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先做到。”在同事眼里,无论是谁加班,身为部门负责人的王东海都会在一旁默默陪着。“也许帮不上忙,但要让同事们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希望将所学所悟化为溪流,无声地流向远方的大海,持续精进检察履职专业能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不辱使命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对于刚刚履新两江地区检察院党组成员的王东海来说,扬帆起航,前面是一片新的“蓝海”。
来源 |重庆市检察院政治部干训室、江北检察文字 | 满宁、彭章林图片 | 秦子灵编辑 | 张博
排版 | 岑欣颖 审核 | 李颖、马弘主编 | 侯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