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代劝善书中的慎刑观
首页> 法治频道> 理论·实践 > 正文

古代劝善书中的慎刑观

来源:法治日报2022-12-07 08:37

  □ 殷啸虎

  劝善书是中国古代劝诫世人去恶为善的书和文章,自宋代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比较著名、影响较大的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又名《阴骘录》)等,内容多兼融儒、佛、道三教的因果报应、忠孝节义、积善济世等思想,涉及家庭伦理、为人处世、社会生活以及为官之道等多个方面。由于司法办案是古代衙门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慎刑观也就成为劝善书中为官之道的重要方面;而劝善书中有关慎刑观的内容,也是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重要史料。

  《太上感应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劝善书,它的开篇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这可以说是古代劝善文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劝善文所倡导的慎刑观的核心依据。

  劝善书的慎刑观,立足于人们的主观动机,即“心”。《太上感应篇》中说:“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因此,善有善业,恶有恶业,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因果”。也正是基于这种善恶的因果观,作为鼓励和督促衙门官吏慎刑的评判标准和要求。

  首先,就“善”的弘扬而言:劝善书明确将慎刑作为“善”的要求,并且鼓励衙门官吏努力遵循。清人熊弘备(勉庵)在其《宝善堂不费钱功德例》中,将慎刑列入“官长不费钱功德”的内容,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不节外生枝骚扰,不依样葫芦(防冤抑也)”“不轻重用刑(体好生之德,免难受屈招)”“不徇情屈法,不受私滥刑”“不执法太苛”,并要求“矜原错误,罪疑从轻”。清人李日景的《醉笔堂三十六善》中的“居官三十六善”中,也列举了“审理公平,不得任性作聪明;用刑详慎,不致皂隶受赂,有所重轻”作为办案的要求。

  其次,就“恶”的防范而言:在《太上感应篇》中,列举了“赏及非义,刑及无辜”“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等“非义而动,背理而行”的行为,并指出:“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在古代衙门办案过程中,最常用的审讯和取证手段,就是刑讯;但刑讯又往往是屈打成招,导致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因此,刑讯不可不用,又不可滥用。在劝善书中,就提出了“刑者,圣人无可奈何之法”,并说“古云:刑官无后,不可不慎也”。在《传家宝全书》中有一篇“官业债”,开篇就提出“圣人治世不得已而设刑”“每见官长坐于法堂之上,用刑惨酷,虽施当其罪,犹不能无伤于天地之和。况以贪酷为心,或问事未实,或受人贿嘱,即错乱加刑,甚至拶夹问罪,枉屈愚懦,其还报自昭彰”。为此,劝善书中对慎用刑讯提出了不少具体的要求。

  明朝刑部侍郎吕坤专门有一篇《刑诫》,提出了“五不打”“五莫轻打”“五勿就打”“五且缓打”;以及“三又莫打”“三怜不打”“三应打不打”“三禁打”等。清朝著名的劝善书《文昌帝君功过格》中的“居官”功过格,也对慎用刑讯的“功”与滥用刑讯的“过”作了明确的列举,如“老幼勿打(一功)”“醉病弗打(一功)”“妇女不轻用拶子(一功)”;而“罪情未按,杖死一人(百过)”。这种功过“所以报应随之,不及其身,必及其子孙耳”。

  值得注意的是,劝善书中的这种慎刑观,并不仅仅是一种“说教”,而是有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些真实的事例为支撑的。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太上感应篇》等劝善书多提到的西汉于公治狱的事迹。于公是西汉丞相于定国的父亲,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于公为东海郡决曹(协助太守办案的官吏),有孝妇被诬杀死了婆婆,于公据理力争,但太守不听,于公愤而辞职。孝妇被冤杀后,郡中大旱三年。新太守上任后,于公说服太守替孝妇平反,并进行旌表,结果“天立大雨,岁熟”。于定国由一个县衙小吏一直做到丞相,后人认为是于公办案积德的缘故。宋人倪思的《劝积阴德文》就说:“于公治狱不冤,而子孙以兴。”

  明人袁黄的《了凡四训》(《阴骘录》)的“积善之方”中,也记载有两起因慎刑而福佑子孙的事例。

  一起是鄞县人杨自惩,他“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县令一时发怒,鞭挞囚犯,杨自惩劝解说:“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县令听后,转怒为喜。杨自惩两个儿子,分别为北京礼部侍郎和南京礼部侍郎;长孙也做到了刑部侍郎,据说都是由于他积德的缘故。

  另一起是嘉兴人屠勋,他任刑部主事时,办案审慎,“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平反释放无辜者十余人。并建议“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平反冤狱。屠勋一直做到刑部尚书,据说他曾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后来他的三个儿子屠应埙、屠应坤和屠应埈“皆显官”。

  这些人物和事例尽管都是真实的,但显然夹杂着后人的附会,不过在当时这种因果报应观的影响下,依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古代劝善书的慎刑观虽然是以因果报应的福祸观为支柱,但对于劝诱官员慎刑恤刑、鼓励他们秉公司法,无疑有着积极的一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贯通

  • 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迎来采摘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