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又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倒下了……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又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倒下了……

来源:光明网2022-03-22 10:21

  光明日报记者彭景晖 光明日报通讯员朱静 张源源

  2021年12月22日14时20分38秒,南京高速公路上,为救群众挺身而出的范清然因公殉职。

  这个家,顶梁柱轰然倒下——3岁的“小山竹”童年丧父、人到中年的妻子孙娟骤然丧夫、年过六旬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最苦痛的三大悲哀,这家人谁也没逃过。

  千钧一发,他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12月22日,范清然执勤途经机场高速路,发现一辆货车出现故障滞留路上。在反复向司机喊话、要求撤离被置之不理后,范清然为保护群众果断下车处置,不幸被一辆高速行驶客车撞倒。

  通过警车及过往车辆行车记录仪画面,完整还原了范清然从发现事故到出事时,短短35秒内所发生的一切。

  事发当天,14时20分零3秒,范清然与同事巡逻中发现货车抛锚停在路上。期间,货车司机一直在车辆后方来回走动,情况危急。

  20分16秒,范清然指挥同事戴正宇将警车停在货车正后方11米远,临时充当安全警示牌,并鸣笛示意。范清然坐在副驾驶上,不断向货车司机喊话,让他先靠边,到安全地带去,但司机任身边车辆飞驰,不为所动。

  20分36秒,范清然见司机没有离开,危在旦夕,便紧急下车。2秒后,他刚关上车门,一辆越野车从后方驶来,先是撞上警车侧后方,随后又将范清然撞飞到几十米外。

  如果不是这辆警车、如果不是范清然,疾驰车辆撞上就是滞留在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司机。

  范清然去世2天后,12月24日20时许,同一条高速公路上、距离范清然离世的地点14公里外,一名驾驶员下车处理车辆抛锚情况,当场被撞身亡。“要是范队没出事,这个事故肯定是他出警处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高速公路上下车,那就是不会游泳的人下水……”禹良栋说。

  百姓的安危,就是交警的职责,范清然就这样献出了生命。

  人天永隔,他留给所有人无尽思念

  “我永远都想不到,他会这样离开我。我的丈夫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但他真的不在了。”与范清然多年相守的孙娟已经哭干了眼泪。

  范清然原来在南京市区交警一大队工作,和孙娟谈恋爱后,他主动申请调到离孙娟更近、但却远离市区的高速五大队。因为工作忙碌,挚爱妻女的范清然一个月能回家的日子不超过一半。空闲时间不抽烟、不玩游戏的他除了爱看书,就是拿出手机翻看妻女的照片、视频。2019年,范清然临时被抽调进宜兴“9.28”特大交通事故专案组。10月1日,他要乘高铁前往河南调查事故车辆相关情况,为缓解思念之情,妻子孙娟就带着女儿乘高铁前往宜兴,一家人在站台匆匆见了一面。

  家中,满墙都是女儿的照片。平时只要自己在家,范清然不让妻子做任何家务,看到同事买的什么好吃的零食,立马会问了买给妻子。

  “他是最好的警察。”范清然的专业、温暖,同事们都深有体会。

  高速五大队事故中队民警共有3人,对于90后“徒弟”戴正宇和禹良栋来说,范清然既是中队长,也是师父,更是他们的好大哥。

  今年26岁的戴正宇,2020年刚上班时住在禄口公安检查站,距离大队部有20多公里。当时范清然不放心他一人开高速,连续几周每天7点多来接他上班。戴正宇说,范清然特别关心他,他患有耳前瘘管,范清然会经常问他:“小戴,你耳朵怎么样了?记得按时吃药。”

  “我到现在还无法接受范队已经离开的事实,还习惯性地想找他……”戴正宇沉浸在失去队长的痛苦中。他曾很不理解——全中队最苦、最能加班、休息最少的都是师父,“比我们还累,你当队长干啥?”范清然总是憨笑着回答:“不苦不苦,破案让我实现价值。”

  收拾警车时,看到贴着范清然警号的反光背心,禹良栋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于他而言,昔日他不耐烦的范式“婆婆嘴”,如今成了他痛彻心扉也追不回的温暖。

  “他是我最好的儿子。我们最可爱、最珍惜的儿子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我真的不想提。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范清然的母亲哽咽不止。

  “我哥比我早生2分钟,他比我更懂人情世故、更知道生活不易。我能不能替他去死?”范清然的双胞胎弟弟语带懊恼。

  “爸爸以前每天拉着我的手睡觉。他都好多天没回来了,我那天做梦还梦见爸爸的。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再回来拉我的手?”范清然3岁的女儿“小山竹”懵懂无知地问道。

  家里设的灵堂前,小山竹会学着家人的样子去拜一拜、去插上一炷香,去把一块舍不得吃的生日蛋糕放下,去告诉爸爸要保护妈妈、保护爷爷奶奶、保护幼儿园里的小伙伴、保护自己心爱的动画人物。

  如今,范清然的睡衣还摆在床头,床上还留着他的位置,孙娟每天抱着小女儿睡在旁边。

  他见不得他人身处险境。范清然因公殉职后,老母亲突然回忆起他三四岁时的一个场景:家里楼下施工,范清然守在窗口,大老远就冲下班回家的母亲高喊:“这里挖路,不安全!”

  坚守不渝,择一事奉献、忠一身职责、护一方平安

  范清然从警11年,9年时间都奉献给了高速公路。

  之前也曾有人多次劝说过范清然,在高速交警岗位上工作,离家远、风险大,不如申请调回附近工作还能更好地照顾家庭。范清然却说,忠一身职责,护一方平安,自己舍不得身边这一帮工作多年的同事战友,还想在高速交警的岗位上贡献更多力量。

  为守护管区道路的安全与畅通,53.7公里的道路里程,范清然来回穿梭了上万遍。每一处路标、每一截护栏、每一段导流线都曾留下过他工作的足迹,机场高速的每一盏路灯都曾照亮过他不断前行的身影。

  多年来,范清然立足高速公路事故处理岗位,平均每月处理各类交通事故500余起、参与一般程序案件办理200余起。凭借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专业高效的业务能力和积极热忱的服务水平,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可,仅2021年以来他就收到群众感谢信、锦旗等24封。

  2021年年底,犯罪嫌疑人尹某得知之前对其进行查处的范警官不幸因公殉职,不禁流下泪水。

  就在事发前几天凌晨,尹某醉酒后驾车在机场高速上逆行,险象环生。接到报警后,范清然与执勤三中队中队长王营伟立即驾驶警车将其在高速上拦停截获。面对车外民警呼喊,尹某因酒劲上头在车内不省人事,车辆档位依然挂在前进挡上。范清然果断破窗处置,将其送至医院进行救治。等尹某清醒过来,他才感到一阵后怕——如果不是当时被民警及时截停,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惨剧。

  直到殉职的前20分钟,范清然还在和同事戴正宇为这起案件调取监控,并前往涉案停车场的尹某车内帮其取回个人证件。

  11年从警生涯,从执勤民警到事故办案多面手,仅用1年时间通过司法考试。范清然好学钻研,逐渐积累过硬专业技能,是南京交警事故处理的“行家里手”。

  去年年初,因大队部旧房翻新,范清然负责的事故中队搬到了22公里以外的禄口公安检查站。为方便群众就近办事,范清然主动在大队和检查站都设置了事故处理点,民警往返奔波,一年多方便了近4000起事故得以就近处理,为群众节省交通里程超过5万公里。

  范清然因公殉职后,无数人回忆他的坚毅善良、心怀美好,回忆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烛光般的温暖。“他真的是个好人,可为什么这么命短?”范清然的家人、同事、朋友、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和被他处理过事故的群众,都在一遍遍地这样感慨。

  最近,孙娟在单位收到了好多“孙娟收”“孙娟转小山竹”收的包裹,女儿每天拆一个,拆了一个月还没拆完。这些包裹里有满满的关心,是范清然的爱换了一种方式,陪在他舍不得撇下的妻女身边。

  今年1月19日,南京市委作出《关于追授范清然同志“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范清然同志为榜样,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创造出更大业绩。范清然还被授予“感动南京”2021年度人物荣誉称号。颁奖仪式上,孙娟穿着自己的警服、戴上范清然的警号、手上攥紧一张丈夫的工作照,接过了奖杯与证书。

  一个人、一辈子、一生情。范清然走完了自己33岁的平凡人生,但他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永存。

[ 责编:廖慧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 乙巳蛇年“长安灯会”正式亮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