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明网舆情中心
前 言
当前,移动互联热潮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碎片化、多渠道、可视化等成为趋势,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宣传面临全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媒体特别是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被提升到了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两微一端等成为政务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改进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
作为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前沿力量,近年来,政法系统利用新媒体,秉持专业性,涌现了“江宁公安”“平安北京”“河南检察”“山东高法”等一批网上“贴心人”、权威发布者,有力拓展了网络问政的深度和广度。据新浪、今日头条等平台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经过认证的政法微博累计2.8万余个,微信公众号约5600个,头条号约1.8万个,公、检、法各条线共同组成的“政法新媒体矩阵”已然初具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官方通报、案情公布等传统信息公开外,不少政法系统新媒体还主动设置议题,积极推进普法教育、安全教育、便民服务、权威辟谣等工作,运用短视频、直播等创新性宣传手段,引导舆论场以更为理性的态度看待政法工作,凝聚法治共识。
构建“舆情-宣传-执法”等多环节双向反馈机制,促进政法工作网上网下相融合,是当下新媒体建设的关键。政法新媒体建设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此次,光明网舆情中心发布《2017年政法系统新媒体应用蓝皮书》,旨在通过分析年度运营传播数据,对公检法新媒体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选取优秀新媒体应用案例,以供交流。
报告说明
一、评估对象
截至2017年底,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平台通过认证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直机关,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市属机关,市辖区、县、县级公检法新媒体账号
二、评估范围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三、评估指标
表1 全国政务新媒体排行榜评估指标体系
图1 全国政务新媒体排行榜评估体系导图
新媒体综合影响力分析
一、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
表2 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Top10
(一)特点分析
1.省市区新媒体“全面开花”,东部沿海地区表现抢眼
图2 公安机关头条号级别分布占比
数据显示,公安机关省市区县不同级别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大量基层公安网上表现活跃,由省部级至县处级及以下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发展规模。以头条号数据为例,县处级及以下公安机关占比约为89.15%;厅局级占比约为9.07%;省部级占比约为1.78%。
从整体影响力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的账号较为突出,包括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等。尤其江苏、广东两省,在综合影响力前30名中各占据了6席,包括江苏省的“江宁公安在线”“平安南京”“苏州公安”、“宿迁交警”、“苏州交警”、“江苏网警”;广东省的“珠海交警”、“深圳交警”、“广州公安”、“中山网警巡查执法”、“广州交警”。其中,江苏省更有三市跻身前十。
2.跨平台多职能传播矩阵基本成型,交警队伍占据鳌头
综合微博、微信、头条三大平台情况可以看出,在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前30名中,同时开通三平台账号的单位有28家,基本实现微博、微信、头条号等多平台全覆盖,多账号相辅相成。
从公安机关内部职能划分来看,交警、消防、网警等也有部分分设的新媒体账号,这些细化职能的账号在传播中带有更强的针对性,其相互补充配合,丰富了公安资讯内容,也形成了内部传播合力。同时,由于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交警队伍成为公安传播矩阵中最为突出的一支,在综合影响力前30名的公安账号中,交警就占据了50%。
3.高原创打造广覆盖,便民服务成就网上“贴心人”
图3 公安机关榜单前30名微博原创度占比
“业精于勤”在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运营中表现明显。以微博为例,影响力前30的账号年度发博平均数高达5000余条,“平安天津”“深圳交警”更是高达万条以上。从原创度来看,前30名账号中,约一半的账号原创率均在80%以上,原创率50%以下的,仅有13%。
从发布内容来看,公安系统发布的原创信息主要集中于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也有部分心灵鸡汤类信息;而转载内容主要为时政类资讯。便民服务类内容很好地加强了与网友的互动交流,使得公安系统新媒体信息发布的评论量、转载量等互动性指标均大幅攀升,聚集了大量粉丝,出现了“平安北京”等拥有千万级粉丝的超级大号。
(二)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案例分析
1.专业与热点并重,增强舆论引导力
案件通报和安全教育是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的两大重要职能。善于将专业知识和热点议题相结合,抓住关键节点,是强化议题设置、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关键。如,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曝出后,一度传出“性侵”传言,使得舆情走向愈发白热化。2017年11月25日,“平安北京”及时发布对于红黄蓝事件的情况通报,澄清军方“老虎团”卷入其中的谣言,以持续的追踪通报压缩了谣言空间,缓解了民众焦虑。又如,2017年11月30日,“南京公安”发布《最近很多人接到的这个电话,涉案金额近1个亿!》一文,以表情包串联剧情,结合新近发生的真实案例,梳理电信诈骗惯用手法,有趣又有用,起到了很好的普及教育作用。
2.善用网言网语,打造人格化网红形象
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即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其发布治安、交通、协管等信息为主。“话多、唠叨、疼人”这是众多网友对“@江宁公安在线”的评价,因其时而卖萌搞笑,时而“絮叨叨、碎碎念”的语言风格,被很多网友直呼为“江宁婆婆”。“天津交警”的微信头像则是卡通版的警察形象,并自我介绍称“一个有点哏儿的交警公众号”,带有明显的个性化、人格化特征。
图4. @天津交警 微信公众号截图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平安北京”等账号更是及时进驻秒拍等视频平台,成为拥有上千万粉丝量的“短视频博主”。而小到一篇文章,如,“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的《民警在抓捕现场大喊“吾要迟到啦”是什么情况?》,以戏谑的口吻自嘲“上海腔英文”,从办案花絮讲到警察缉捕外籍罪犯的真实故事,“笑点归笑点,花絮归花絮,但对于守护上海的治安,警察蜀黍是认真的”,逗乐中带着严肃,严肃中不失亲切。
二、检察院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表3. 检察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Top10
(一)特点分析
1.北部地区建号活跃,东南部整体影响力较大
截至2017年底,检察院系统开通微博数量最多的五大省份分别为:河北(238)、河南(233)、四川(233)、黑龙江(209)、山东(204),大多居于北方地区。但从综合影响力来看,东南部地区居于前30名的账号较多,包括福建、浙江、广东、广西等临近省份,合计超过40%。尤其福建省,目前开通检察院微博账号共88个,有5个跻身前30名,分别是“福州鼓楼检察”“福建检察”“马尾检察”“晋安检察”“漳州龙文检察”。
2.省部级覆盖面广、关注度高,基层检察院较受认同
观察发现,“认同指数”单项排名前30的账号中,厅局、县处级及以下检察院占据约80%,基层检察院因发布的内容亲近性强、与当地民众更为接近,获得网民的认可度和点赞率平均较高。而从“传播指数”和“互动指数”上看,则是以省部级相对居前,整体优于基层检察院。如,“河南检察”“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等。可见从传播覆盖力和被关注度的角度来看,高层级的检察院因为适用范围广、受众面广,在新媒体传播上具备一定天然优势。“创新指数”在不同层级检察院分布较为均衡,多媒体运用在各级检察院均有所尝试,但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侧重点各有千秋,部分单平台集中打造初具成效
观察检察院政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30名的账号,虽然微博、微信、头条等多平台账号均有开通,但部分单位对不同平台的投入和建设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河南检察”微博账号表现亮眼,而“鼓楼检察”“保定检察”等则在运用微信传播上有一定独到之处。如,福建鼓楼区检察院微博仅有百余粉丝,但微信运营则较为突出,组建有8支微信团队,发动青年干警集思广益,打造了“品质鼓检”、“动漫小剧场”、“小韩说法”、“匠心访谈”等原创品牌栏目,从文字、图画、音视频等方面唱响检察好声音,传播法治正能量。
4.账号以10万级以下粉丝数居多,百万级凤毛麟角
影响力排名前30名的检察院微博账号中,未见粉丝数达千万级的账号;百万级粉丝数的账号仅有一个——“广东检察”(粉丝数277万)。粉丝数10-100万的账号有6个,分别为:“河南检察”(粉丝数77万)、“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粉丝数43万)、“龙江检察”(粉丝数33万)、“陕西检察”(粉丝数21万)、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粉丝数18万)、“河北检察”(粉丝数16万)。而粉丝数少于10万的账号23个,占比达到约76.7%。
(二)检察系统政务新媒体案例分析
1.“互联网+检察”促进检务公开,落实便民宗旨
各级检察院主动适应“互联网+”大背景开展检务工作,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开拓检务公开新方式、新渠道。如,2017年4月上线的“掌上鼓检”智慧检务平台,依托网络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服务,只要关注“福州鼓楼检察”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就能使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律师预约、控告举报等12项功能。再如,广西“港南区检察院”强化新媒体平台的便民服务功能,优化用户体验,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置了案件公开、检察网阵、便民服务栏目。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查询案件信息发布、法律文书公开内容,也可以直接点击链接查看该院的新浪官方微博、今日头条新媒体平台以及门户网站。新增的举报和信访、行贿档案查询、辩护与代理接待等便民服务功能,通过信息推送的方式,满足了群众的不同需求,加强了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
2.普法宣教“可感可亲”,强化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当前,“河南监察”“保定检察”“温州检察”等一批检察系统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风格,尤以幽默暖心的内容传播广受公众欢迎,“亦庄亦谐”成为打动网友的重要因素。比如,“河南检察”2017年1月25日发布公诉版《大王叫我来巡山》,结合当时流行歌舞、配合以改编版歌词,向全省父老乡亲拜年。再如,“保定检察”在2017年国庆节当天,携一众检察官向广大网民暖心“表白”。“温州检察”则在去年高考期间漫画图解“教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检察官”的历程。这些检察新媒体账号以视听、漫画等多种形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民众对政府机关“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让检察机关变得可感知、可亲切、可交流。
图5 “河南检察”微信公众号截图
三、法院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表4 法院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Top10
(一)特点分析
1.庭审直播成为创新传播一大抓手,东北地区频度尤高
政法头条号数据显示,2017年各级法院累计使用直播7535次,公安累计4074次,检察院基本未使用该功能。从整体账号数量来看,法院与其他系统相比,新媒体账号总数不占优势,但运用直播技术的次数却遥遥领先,尤其在庭审公开、专项执行行动等方面应用较多,在直播领域里独树一帜。
图6 法院、公安头条号2017年直播数量对比图
按照单个账号直播次数进行排名,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2017年头条号直播次数最多,达到185次。排名前10位的法院中,有8个来自东北地区。由此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法院对直播颇为“偏爱”。
图7 法院头条号直播次数排名
2.高院原创指数位居前位,基层法院积极探索创新表达
在法院系统影响力排行前30名中,高院6个、中级人民法院11个、基层人民法院13个;根据微博发博原创度进行排名后发现,前十位中,高院占据五席,分别是:福建高院(98.5%)、黑龙江高院(97.4%)、山东高法(93.9%)、陕西高院(91.5%)、八桂法苑(81%);中院占据三席、基层法院占据两席。而根据所发微博运用短视频、直播等多媒体形式的占比发现,排名前十位中,基层法院数量明显上升,占据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高院原创内容发布较多,而基层法院更多在形式上加以创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表达方面有积极的尝试。
(二)法院系统政务新媒体案例分析
1.新技术应用促进重大案件审理公平、公正、公开
2017年,累积超过7288万人通过各级法院头条号“旁听”了庭审直播。从内容上看,“山东高法”在处理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时,通过文字+音视频的微博直播方式公开案件庭审过程,做到了实时直播、内容短平快。如,“山东高法”官方微博账号就于欢案二审,连续发布相关现场视频及相关图文解释50余条,做到重大案件公开透明。“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彭宇华、李明哲颠覆国家政权案进行庭审、宣判直播,以简洁明了的内容公开判案过程,确保了司法公开公正,回应了民众关切。再如,“山东省巨野县人民法院”利用无人机全程直播抓老赖——针对老赖在家拒不开门的状况,利用无人机进行侦查,助力集中执行活动。
图8 “山东高法”微博案例截图
2.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司法工作、宣传手法
如,“陕西高院”在2017年12月4日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举办“‘少年法庭进校园’活动”,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的方式,向莘莘学子宣传法治观念。“湖南高院”发布原创MV《年轻的翅膀》,其由法官进行词曲创作,集结全省26名青年干警进行演唱,有效树立了省内青年干警坚定忠诚、积极阳关、不屈不挠的良好形象。“鲤城法院”着力打造家事纠纷处置新样本,解决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最为相关的大小事情,为民办实事。在对待老赖问题上,各法院创新执法手段,提高了法院的工作效率,如,“济宁中院”公布梁山法院36名“老赖”名单公布,并曝光11名“女老赖”所谓的高清“美照”;“长沙中院”为当地老赖定制了专属彩铃和短信提示,建立了“用定制彩铃及短信提示等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曝光惩戒”的长效机制。
图9 “湖南高院”原创歌曲《年轻的翅膀》MV截图
3.通过资源整合、专栏建设,形成品牌性合力
目前,上海法院已经打造出全市统一、内外合作的“普法新媒体矩阵”,助力普法工作。各级法院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媒体品牌栏目,如,上海市一中院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欣法官在线”专栏,旨在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解答老百姓关心的法律问题;上海市三中院的微信公众号以生动的漫画形式向百姓介绍技术调查官的工作而一战成名;长宁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开通独立的“菁菁法院”微信公众号,积极向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识、帮助青少年提高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上海高院与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合作播出《院长在线》节目。这类新媒体号多以话题、专栏的形式聚合资讯、原创内容,形成了长期化的品牌效应,凝聚了一批忠实的受众。
新媒体运营情况分析
一、开通数量情况
(一)整体开通情况
图10 公检法政务微博数量
整体来看,近三年政务新媒体账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底,公安机关开通微博账号近2.1万个、开通政务头条号超过1万个;检察机关开通微博账号近3700个、政务头条号近3600个;法院开通微博累计约3600个、头条号约3500个。公安机关新媒体建设的普及度显著高于检察院、法院,且近三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增长率维持在5.2%-6.6%之间。
图11 公检法政务头条号数量
尤其是公安机关头条号从2015年起发展迅猛。2015年,检察院头条号数量位居第一,2016年公安机关头条号开通数量增长10倍,反超检察院政务头条号数量,跃居第一,至2017年再度翻了接近一番。
(二)各省份开通情况
1.微博情况
表5 2017公检法政务微博数量省份列表
就各省开通公检法政务微博的数量来看,开通公安政务微博的省份前五名分别为:江苏(1990)、山东(1680)、安徽(1348)、陕西(1244)、福建(1070)。
图12 公安政务微博数量Top5省份
开通检察政务微博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河北(238)、四川(233)、河南(233)、黑龙江(209)、山东(204);
图13 检察院政务微博数量Top5省份
开通法院政务微博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山东(213)、河南(208)、广西(207)、四川(201)、河北(196)。
图14 法院政务微博数量Top5省份
表6 公检法政务头条号数量省份列表
2.头条情况
就开通公检法政务头条号的数量来看,开通公安政务头条号的省份前五名分别为:河南(742)、山东(650)、内蒙古(597)、江西(535)、四川(525)。
图15 公安政务头条号数量Top5省份
开通检察政政务头条号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四川(227)、河南(200)、黑龙江(197)、山东(186)、云南(155);
图16 检察院政务头条号数量Top5省份
开通法院政务头条号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四川(219)、河南(207)、黑龙江(195)、河北(191)、山东(180)。
图17 法院政务头条号数量Top5省份
二、内容构建情况
(一)总体发文情况
微博方面,2017年公安机关政务微博账号累计发文超过1358万条、检察院发博约118万条、法院发博约228万条。其中公安系统微博数量占据总量的约80%、法院、检察院占比分别为13%、7%。
图18 2017公检法政务微博总发布数占比
(二)原创文章情况
就原创度来看,公检法政务微博账号的原创度平均保持在30%左右,其中公安机关的原创度相对较高,达到约32.67%,其次是法院30.83%和检察院30.46%。
图19 2017公检法政务微博原创度
三、运营建议
(一)功能定位
1.着眼民众所需所求,明确服务导向。政务新媒体的核心任务是围绕本单位的业务范围,着眼于民众的所需所求,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提供深度服务。以“平安北京”为例,“两微一端”注重民生服务。其中,“平安北京”微博经常用生动的视频或图片提醒公众注意生活中各种情境下的安全隐患。“平安北京”微信更注重政务服务信息及平台的服务功能。此外,“平安北京”对舆情反应较为迅速,经常更新各类警务新闻,发布权威信息辟谣,回应社会关切。与此同时,要多从服务群众角度思考,把群众普遍迫切需要的行政审批事项搬上新媒体,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指尖上的政务”更加便捷、高效。
2.严格内容审查把关,切忌盲目吸粉。由于工作性质、覆盖范围的不同,每个政务新媒体的选材角度、受众群体和运营方向必然存在很大差别,因而要量体裁衣,明确定位。有学者指出,当前政务新媒体在介绍工作时都以点击率、转发量及排名作为重要参考,为了追求点击率,部分政务新媒体甚至也沦为了“标题党”。4月出台的《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要求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信息发布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整改;并首次提出对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的“关停整合”机制,切中“一哄而上”形式主义建新媒体的时弊。
3.危机事件第一时间发声,避免社会恐慌。通过对2017年度社会民生领域热点事件的梳理统计发现,公共安全案件类热点事件数量最多。当前,网民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不仅对涉及基本生命财产安全等基本需求的关注度不减,对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各项权益等方面的诉求更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日益高涨。特别是在“于欢案”“杭州保姆纵火案”“携程亲子园虐童”“北京红黄蓝虐童案”等公共安全事件中,有众多网民对案件涉及到的有关法治、警察、教育、安全等话题极为关注。有关是否存在制度不全、监管不严、公权部门失责等问题的反思不断。对切身利益的关注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极易引发网民群体共情,激发强烈的舆情反响。作为政务信息权威发布的官方平台,公检法政务新媒体有责任、有必要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发布政府处置情况,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回应社会关切,挤压谣言空间,满足公众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需求。
(二)发布内容
1.以灵活的语言风格、丰富的发布形式搭建自信亲民形象。政法新媒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政务发布任务,还要关心真实传播效果。一方面,要注重舆情收集,建立起完善的“宣传-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传播特点的研究,在稳定基本形象定位的基础上,运用较为灵活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发布形式,不断增强用户粘性。建议抓住重大节日和关键事件节点,通过好的创意传播力争获取目标受众的心理接受与认同,增强自身影响力,打造品牌效应。。
2.注重议题设置,加强内容“独创性”。政务新媒体要善于挖掘社会各领域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注重设置议题效果,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受众认同感,释放“指尖上的正能量”。当前,一些政务微博、微信虽然发布频率很高,但不少是心灵鸡汤类软文或者转自其它媒体的热点新闻,是受众从任意平台或媒体都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具备政法特色和独创性,就很难形成固定、持续的关注。独创一方面要建立起一个一以贯之的、与自身定位相符的形象和风格,另一方面要加强原创力度,提供有趣、有用的价值信息。目前,公检法政务微博原创度均在30%左右浮动,仍存有较大提升空间。
3.适度使用网言网语,避免消解严肃性、权威性。政务新媒体的“亲民”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受众并不都是服务对象,如“常州新北公安分局”官微 2017 年发布的系列短剧《民警李建国》模仿网络喜剧《万万没想到》的体例向孩子推行暑期安全教育,因“轻松幽默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情节”获得网友称赞。然而前几年有地方公安官微用“淘宝体”发布“通缉令”却引起较大的争议。原因在于对犯罪分子使用“淘宝体”这样的服务性语言消解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需要予以警示。
(三)账号运营
1.注重队伍建设,提升运营人员媒介素养。政务新媒体运营的优劣和运营者有着莫大的关联,但当前新媒体从业者个人媒介水平参差不齐,使得部分政务新媒体时有“状况”。政务“双微一端”平台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本单位新媒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在确保信息内容的真实可靠前提下,运营者要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编辑、制作出符合互联网受众口味的作品。可借助同行、智库等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与提高,查找自身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系统化培训;通过第三方或联盟方式搭建交流平台,组织线下活动和互动、促进资源整合配置与运维交流等。
2.注重加强沟通和互动,满足网民的多元需求。新媒体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形成了平等交流的渠道,互动性是其重要特点。如“福建南安法院”开通微信平台,实现与当事人即时互动、在线调解,深化了账号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此外,把握科学的政务信息发布与回应规律,对于增强传播效果也有所裨益。以微信公众账号为例,一般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类型。订阅号24小时内有限定的发布条数,因此选择适当的发布时间、顺应阅读规律,对传播效果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有统计显示,22:00是微信用户的一大活跃高峰,这个时间附近发出或有利于提升信息的打开率和阅读率。
3.紧跟新媒体发展潮流,不断拓展新社交平台。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舆论生态也在逐步变化。就传播手段来说,除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发展,新的传播手段也在不断涌现。近年视频直播兴起,成为网上信息传播新路径,特别是年轻网友在视频平台上传爆料类视频、通过视频直播解读热点新闻越来越成为常态。5月3日,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入驻抖音,并发布以“吃鸡”游戏作为配乐的短视频,视频展现了特警们狙击射击、实战演习的场景,截止到5月11日,视频被播放7686万次,被点赞675万次,评论数15.8万,转发数11.5万,收获粉丝285.7万人。政务新媒体入驻抖音,是其关注趋势、紧跟潮流,抢占话语主动权的一大表现,值得借鉴。
(四)矩阵建设
1.形成“应急指挥中心”,合纵连横发挥合力。遇大事形成合力,最大程序的同步公开信息,是矩阵建设的第一个层面。国家的重大政策往往涉及多地区多部门,舆情事件发生也很容易波及到不同地区和领域,或是发生联系性解读。应建立起“一个中心、多个散点”的灵活性指挥中心模式,在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或重大时间节点时,以新媒体矩阵为依托,将有关部门有效协调起来,共同应对舆情。类似尝试包括: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突破新媒体平台“点对点”关注应用屏障,创新实现全市13家法院新媒体矩阵“立体互通”。上海各级法院打造新媒体品牌栏目, 以传媒矩阵进行普法宣传,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2.发挥互动传播优势,形成网上网下协同效应。部门间良好的联动协同,既能有效支持政务新媒体的内容,也能有力推动危机化解、工作开展。政务新媒体应加强部门内部和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并建立逐级回应、上级督导的机制,提高城市综合治理的能力。“问政银川”即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其不是一个账号,而是一套网络公开问政平台,通过公开与网友互动,转办、督办网民在微博上反馈的信息,协同市政、公安、交警、消防等不同部门官微联动,对城市管理建设、危机应对等起到了积极效应,广受网友好评。
3.发挥“内容矩阵”作用,避免内部同质化。矩阵建设的第三个层面是内容关系平台建设,即按照服务内容的关联度和网民兴趣度,破除行政体系,形成以内容职能划分的小矩阵。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政务新媒体在“两微一端”三者内容选择和主题建构存在一定同质化趋向,具体表现为直接摘录城市报刊、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误以为矩阵建设就是兄弟单位或本地政务微博间简单的相互关注和转发评论,或者出于榜单的压力,上级单位要求下级单位对自身的微博内容进行转发、评论,以增强阅读数、评论数等。这种矩阵建设只是“表面上的”矩阵,或者说“僵尸矩阵”,矩阵的效用并没有落到为民服务和与民互动的实处,值得反思。